作者:青音约签约作者 魏相相 主播:大嘴 音乐:顾三十 - Blue Flamingo(Cover 窦靖童) 责任编辑 :刘丹 · 主编 :张宁宁 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窦靖童替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窦家媛宣传歌曲,下面很多人直呼:
不过点赞很高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还有前两天,王菲和周迅在综艺上见面,很多人大呼不可思议的一幕,爱过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天后走到了一起。 其实早在这一幕之前,窦靖童和周迅就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了。 不管是同父异母的妹妹,还是同母异父的妹妹,窦靖童都坦然接受,成为粉丝口中的“炫妹狂魔”,上一代的爱恨情仇在她这里完全不见踪影,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凭着自己的喜好交朋友。 虽然有着名利兼收的父母,但是她依然被允许按照自己的心意成长,而这,大概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前段时间,窦靖童参加综艺《幻乐之城》,窦靖童和朋友麦子合作的《幻月》结束时,《幻乐之城》体验官王菲似乎还沉浸在激动之中。 她热泪盈眶地说道:“实在是太牛了!”接着跳上台抱住了窦靖童,那个拥抱让人很动容,像是一对彼此欣赏的朋友,透着我懂你音乐的相知。 好友陶晶莹很是惊讶:“从来没见她这么激动过。”连何炅也笑言:“你冷静点。” 但王菲回道:“我非常冷静,也非常客观。” 的确,对待亲子关系,王菲一向冷静客观,这次在《幻乐之城》力赞窦靖童的音乐作品是这样,以前对待窦靖童的教育也是这样。 当初,窦靖童突然决定从北京四中退学去美国学习音乐(要知道即便是王菲,为了把窦靖童送进北京四中也是经历了各种曲折,李亚鹏更是等了校长三个小时而不得),后来又公开纹身,对于这些令大多数家长都会头疼的事,王菲却是冷静地把选择权交给窦靖童自己,“你想好了就行。” 有人觉得这样放纵会令窦靖童叛逆,但事实上呢,窦靖童在美国学习期间已经独立发布了英文单曲和专辑,更是为风靡一时的《七月与安生》主题曲创作词曲。 就连张柏芝也曾经对记者说:她(王菲)的两个女儿都那么优秀! 在这场亲子关系中,王菲一直没给孩子订立过一个“什么才是最好”的标准,而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自我探索、总结这个标准。 很多人觉得王菲不够爱孩子,但其实她的爱不比任何人少,只不过不是通过感情捆绑去维系亲密感,而是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学会成为自己。 只有当孩子真正地成为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并独立走好属于自己的路。 亲子关系中,让孩子成为自己有多重要? 伍绮诗说:“真正的长大,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但很多家庭里的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成了父母意识的产物: 上学时,父母安排道“这个专业比较适合找工作,你选这个吧。” 工作时,父母安排道“这个工作稳定又有前景,你选这个吧。” 结婚时,父母安排道“这个人比较适合过日子,你选他吧。” …… 长此以往,孩子年龄在增长,自主能力却在不断退化。 几年前,邻居带着大学毕业的孩子小悦来找我,说她准备找工作,让我给推荐单位。 我很奇怪:工作要根据孩子的专业以及个人意向,我既不知道她的专业又不了解她的特长,和这孩子接触也不多,如何给出专业的意见?而且小悦都大学毕业了,早就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了。 但当我问小悦自己的意见时,小悦躲闪道:“我不知道要怎么选工作。”接着把目光投向母亲,小悦母亲很自然地接过话“就是,她一个孩子哪懂这些。” 在这场亲子互动中不难看出,小悦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她所践行的,不过是父母眼中期待的自己。 但父母会老去,而孩子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却有增无减,这就导致孩子不得不自己承担这种包办式教育的恶果。 几年过去了,同期毕业的孩子都有了各自稳定的工作,只有小悦还在父母的安排下,流连于不同单位之间,至今都没安定下来。 孙晓云老师曾说过:“中国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自己怎么想。”而是习惯于去说“孩子,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样。” 很多人都赞叹窦靖童的音乐才华,感叹她在作品《幻月》中“寻找自我”的深刻感悟,但若是没有被允许“做过自己”,没有在寻找自己过程中的亲身感悟,又怎么能将这份感悟融入到作品里? 为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窦靖童没少折腾,从国际私立中学决定转入北京四中尝试传统教育;一年后,又突然要辍学去美国音乐高中学音乐,面对这些离经叛道的决定,作为母亲的王菲都是在问“你怎么想?”而不是说“你应该怎么做。” 正是如此,在同龄人还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14岁的窦靖童已经明白自己想做的是音乐,在同龄人还在父母的安排下亦步亦趋地学习工作时,21岁的窦靖童已经开始用作品表达自己。 所以说,真正能让孩子受益的教育,不是培养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而是能让孩子从亲子关系中独立出去,学会成为自己。 只有认识并接纳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成为自己 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用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孩子,那是因为,他们在心里,接受不了孩子,也接受不了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 作为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成为自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个孩子生气了,父母会劝道“你是好孩子,不可以生气。”或者说“你要是再生气,我要不高兴了。”从小就被压抑情绪的孩子,很容易与自己的情绪失去联结,从而忽略自己的情绪。 但情绪是人的一部分,接纳孩子的情绪,从而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是孩子认知自我的关键一步。 除了接受孩子的情绪,还要接受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去和孩子沟通我们的想法,但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己的想法之上。
窦靖童表演结束后,王菲是第一个跑上台的,并说道“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 但这样的场景放在一般母亲身上,会怎么样呢? 即便满意也不会表现出来,最后等别人把女儿夸了一遍之后,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她还需要进步。” 《少年说》节目组走进全国12所中小学,在每个学校搭建了一个“勇气台”,鼓励大家来“喊话”,在孩子的声泪控诉中,打压式教育再次曝光在大众视野,孩子不够好时,打压是为了激励进步,做得好时,打压是为了避免骄傲,但结果呢? 被打压后的孩子,不仅没在这种感情高压下更进一步,反而会陷入不断比较的怪圈,失去自我满足的能力,永远活在别人的肯定中。 只有客观地对待孩子的进步,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肯定,激发更大的进取心。就像王菲,她从来没有为了锻炼窦靖童,就对她实行吃苦教育,反而尽可能地给她的音乐之路提供帮助,让她做助演嘉宾,给她介绍好的音乐人。 同样,窦靖童的进步也是惊人的,别的孩子还在识乐谱时,她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音乐作品了。
马伊琍曾说过自己的一段经历,父亲去开家长会时,看到她各门成绩都是优秀,只有思想品德是“差”,班主任说“那是因为她和多名男生早恋。” 马伊琍父亲便让班主任把“多名男生”写下来,班主任觉得受到了挑衅,恨恨地写了一个名字,马父接着问道“不是多名吗?怎么就一个人?” 见班主任没说话,马父继续说道“那既然这样,我只能去找校长了。” 至今说到这段经历,马伊琍对父亲依旧是满满的感激:是父母的信任给予了她安全感和底气,让她懂得自尊自重,也懂得了该如何爱自己。所以说,只有父母先信任孩子,孩子才能在这份底气中学会信任、肯定自己。
纪伯伦曾说:孩子是因你而来,却不是为你而来。也就是说,孩子并不从属于父母,而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前提,便是尊重。 王菲说过:我对孩子的保护欲及担忧只存在于他们婴幼儿时期,过了那个阶段,就把他们当做独立个体去相处和交流了。 所以,在一些人等着看窦靖童如何在纹身、辍学、搞音乐中走向叛逆时,她却在每一次决定中担起了责任,她曾这样描述家里的关系:
很多父母一直都在努力把孩子打造成我们理想中更好的样子,却忽略了,更好不是一种固定标准,孩子的优秀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接纳并成为自己、爱自己的能力。 而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方式,和自己选择的爱人,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做真正的自己。 ![]() 互动话题 你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特别想做但是父母不让做的? 来聊聊 我们将选出最走心的留言送出 未之泉精粹修护原液60ml 比心❤️ “Better更好学院”学年卡专属福利 青音姐陪你过中秋 马上就要中秋啦,这个中秋,你有什么打算?准备回家团圆还是留守工作岗位加班? 不过没有关系,不论你在哪里,都可以得到青音姐的中秋陪伴: 9月24日“中秋佳节”晚8:30,青音姐将为大家带来中秋特辑,“Better更好学院”学年卡专属福利:《青音姐陪你过中秋》! 作者:魏相相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亲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