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的教书经历,让自己对教书这一工作从有些激情到慢慢消退,以至于成为把她视为吃饭的手段,我想做的,就是很现实地想怎样有效地提高(或只能说是维持)学生的考试分数。其他则想的很少。也觉得是自己难有作为的。
对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疲于奔命,忙于备课上课。所以对之没有好感。上面翻翻嘴皮子,下面忙死也不够——假如你真的把他们说的这一切当作真的话。我相信有许多人在为教学呕心沥血,但这建立在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无怨无悔上,这种事业的崇高感让他们为之可以付出一切代价。这是英雄区别于芸芸众生所在。正因此,这样的英雄少之又少。
我以为做一项研究,有一批人为之努力固然是领导者的幸福,但要这些人都有这样的热情和决心,真的是很难。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少有这样甘于寂寞的人了。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样,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况且一个人想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并奉献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又一次“被”当备课组长,我想备课组长的职责,仅仅是协调组内的一些日常工作而已,不应该包涵教学研究,这属于教研组长的事情。
评:教研活动被边沿化,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校的悲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研活动什么时候才能比行政会多?年级长都主任化了,教研组长什么时间也主任化,教研活动的质量必定会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