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文化建设方案

 江山携手 2018-09-22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文化意识形态。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根据教育局指示精神,为了使我校课堂文化建设较好较快的发展,让课堂生动鲜活充满灵性,构建生命化的课堂文化,特制定课堂文化建设方案。

一、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文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倡的是一种以进取向上、和谐融洽等主流价值观为主的文化,我们要让这种文化充盈于课堂的分分秒秒,班级的角角落落,滋养一颗颗年轻的心灵,使之愉悦、心动、奋发、进取,从而激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产生积极的行动。要求全体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科内涵,营造适于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文化,用优美的课堂语言,营造高雅的课堂氛围文化,以教师的魅力,带动课堂氛围文化。

2、积极构建智慧灵动的课堂文化

智慧与灵动是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向,有文化品格的课堂,一定充满智慧和灵性,启迪心智、萌发智慧,是任何课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标。要求教师做到三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二是学习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和生成;三是课堂要充满教学智慧。

3、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

对话,是指师生、生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前提下,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课堂对话意味着课堂不仅只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求教师做到两点:一是在师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要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给予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力,给予学生主动发言与参与的机会。二是生生的关系也必须是平等的,课堂上既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不管自然禀赋有多大差异,不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何不同,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力。

4、积极建设课堂质疑文化

推进课堂文化建设,还要做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要求教师应敢于接受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为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感到欣慰。同时,教师应乐于鼓励学生向课本提出质疑,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向科学提出质疑,新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贯穿科学精神这条主线,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和创新”,获得成功就要坚持求真和创新。

5、积极构建课堂团队文化

传统课堂的学习目的属于应试型,把考试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提问假设、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交流体会等都变成了摆设。而现在的课堂属于素质教育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因此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构建“团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6、积极建设严谨有序的课堂机制文化

没有制度的激励,课堂文化难以繁荣和发展。一切好的规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在一个类似小社会的课堂里,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就必须控制影响他人个性发展的现象存在,这个控制就是通过规则来实现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要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制度,以制度落实形成独具特点的课堂机制,长期积淀形成一种机制文化,必将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裨益。

二、实现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课堂文化建设工作保障措施》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涌动的场所,是实现教育的主要场所。建设课堂文化,就是要让我们的课堂被营造成为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课堂,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的永恒追求。建设课堂文化,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教师的价值,展现教学的活力,积淀学校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适应”。希望全体教师共同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关注并共创彰显生命活力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