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年长后,许多有个问题:不太懂得跟父母表达亲密感。当然这点问题是相对的:父母也不太懂得跟孩子表达亲密感。 这里面有情感的问题,也有情感表达方式的问题。 《红楼梦》里,贾宝玉跟他爸爸贾政的关系,其实是中国许多父子的写照。老一代许多评论家,会觉得贾政是封建卫道士,与叛逆者贾宝玉水火不相容,所以总是训斥贾宝玉,逼他去读书,理会些仕途经济。 其实说穿了,贾政只是不擅长且不愿意表达亲密。 以至于,贾府形成这么个规矩: 政老爷见了宝玉,有事没事,一定要训,这样显得他是严父。 妙在他得当着人训,其他在场清客们,就负责劝说。 宝玉再一卖萌,这事就过去了。 其实细想来,政老爷为人挺好的:行为端方,孝母友弟,偶尔还流露出萌劲。 政老爷的大争议,自然是政老爷打宝玉了。但那回,宝玉实在是该打。 除了打宝玉之外,其他时候,政老爷挺好的。 当然,他一见宝玉就训斥,让他仔细靠腌臜了门。但那是政老爷傲娇的地方。
——这话其实真是,也就是骂骂了,又不能真打死。宝玉忒顽固了。 试才题对联那一回,政老爷其实萌得不得了。要结合夹评才好: 比如:
——政老爷拈髯点头,就算是很高兴了。傲娇吧?
——这一处暗戳戳对宝玉连讽刺带吓唬,简直笑死个人。
——这一处,明显就是,想让儿子说,但又得先给他体统。
——这段简直是公开夸了。翻译: “小东西,有点长进。再来一个!” ——偏要用这么傲娇的手法说出来,也亏他。
——看吧,政老爷每次骂宝玉,其实都是夸来着……
——“刚出去,又喝命”,这气都是气给清客们看的。
——明明想听宝玉说,又傲娇…… 所以了,政老爷都只是对宝玉表面凶凶罢了。 宝玉其实也知道,所以虽然被政老爷骂,还是经常多嘴多舌:政老爷骂人,已经吓不住他了。也就是清客们辛苦,看父子秀恩爱,还要假装劝。 政老爷其实也可怜。猜灯谜时,里外不是人:
中年人压力最大,上有高堂,下有儿女,偶尔想跟母亲卖个萌,却又不能全然放开。唉。 政老爷的三观,算是子弟里很正的,只举一例。秦可卿死,薛蟠提供极夸张的棺木。于是:
——贾珍和薛蟠的纨绔范儿和贾政的端正,可见一斑。 最后,政老爷其实是风流人物。宝玉做长诗时,看政老爷的表现:
——这父子情甜蜜得,都有点腻了。 等宝玉开始写诗,政老爷就开始配弹幕:
——政老爷这是懂诗的人,吐槽也很内行。最后贾宝玉写完了,政老爷的反应:
——以政老爷的傲娇,肯笑出来,那这话可以翻译成:“写得很长很好啊!” 所以了。 许多父母都如此:觉得自己默默为孩子牺牲了许多,觉得孩子并未给予足够的积极反馈。 而许多孩子也是,在成年后到自己拥有孩子前,普遍会低估,或者完全不记得,自己小时候不省心的程度。低估了父母因为自己,生活质量被改变的程度。 相当多数的亲子纠结,都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更多是双方都没施展同理心,都固执己见,又不善于表达情感来软化这点障碍。老一辈觉得少一辈轻脱,少一辈觉得老一辈陈腐,于是,闹僵了,说死了,沟通障碍了。 到最后,想表达一点亲密,都出不了口了。走了极端,就是政老爷这样:要表达亲密,都得靠骂的。 所以我觉得,政老爷一定是回避依恋型人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