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

 禹杰 2018-09-22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贸路线。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各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间,一直到公元16世纪仍在使用。最早,是西汉时期的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出使大月氏人(dà ròu zhī),首次开拓丝绸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到了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旅程。也是在东汉时期,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到了唐朝时期,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并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各国、甚至是西太平洋沿岸各国的海上商业贸易通道。该路最初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航线大幅延长。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1405年﹙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都由刘家港出发,每次都是一样的规模。)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回程途中,郑和在船上病逝。郑和下西洋,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之举,比西班牙的哥伦布、麦哲伦、葡萄牙的达伽玛等人,早了将近一个世纪。(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中国古代的“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起于唐宋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二战中后期最为兴旺。茶马古道连通了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了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