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代理人有多少? 截止至2018年3月底,香港保险代理人共有62811人,保险代理商2413个,获授权的保险经纪771个。 截止至2018年3月底,经营长期保险业务的机构有47家,经营一般保险业务的有94家,经营综合业务的有19家,获授权只经营再保险业务的机构有18家。 注:香港保险业务分为一般保险和长期保险业务。一般保险业务包括意外及健康、汽车、船舶、货运、资产损坏、一般法律责任和金钱损失七大类。长期保险的主要业务则包括个人人寿(投资相连及非投资相连)、团体人寿、退休计划、年金及其他业务。 国内保险代理人有多少? 国内有800万保险代理人(实际上可能不止800万)。 保费收入:国内VS香港 分别选取国内及香港2018年1季度的保费数据 国内保费收入(2018年1-3月): 货币单位:人民币 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090.39亿元;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3.96亿元。 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00.81亿元,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61.52亿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752.9亿元,意外险269.13亿元。 香港保费收入(2018年1-3月): 按毛保费收入计算(毛保费指保险公司从各个途径收取的全部保险费,包括从其他保险公司收取的分保费);货币单位:美元 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收入总额为1325亿元。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1170亿元;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收入为155亿元。 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連)业务的保费收入998亿元;而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連)业务的保费收入84亿元。 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442亿元;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398亿元;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43亿元。内陆客户新造保单保费118亿,佔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6.8%。 来比一比吧 由于国内保险业务和香港保险业务有所不同,故只分别选取2018年1-3月国内寿险保费收入及香港的长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来进行对比。(汇率:1美元=6.69元人民币) 国内:寿险10993.96亿元人民币 香港:长期保险业务1170亿美元(7827.3亿元人民币) 国内VS香港 假设国内及香港的保费收入均为保险代理人创造(为方便计算,保险代理人之外的其他渠道保费收入均算为保险代理人创造的保费收入) 国内保费收入是香港保费收入的1.4倍;国内保险代理人是香港保险代理人的127.37倍。 如果国内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和保费收入成正比,那么按照国内保费收入是香港的1.4倍来计算,香港保险代理人数量应为5714285人。 香港6万多保险代理人仅2018年1-3月就从国内800万代理人手里“抢走”了118亿美元(789.42亿元人民币)的业务。 假设香港保险的确这不好那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国内800万保险代理人的确不如香港的6.2万保险代理人。 不要扯香港保险密度、深度均远远高于国内这个理由了,国内800万保险代理人里,真正对得起这个职业的人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香港741万人口,国内14亿人口,未来在我们自己手里,觉醒吧各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