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四十余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现肝内多发占位”来检查。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可见其上腹部局部膨隆。在了解病史中,得知患者已经辗转好几家医院。既往史无特殊。所检生化指标无明显异常,无肝炎、AFP阴性,感染指标不明显。 当我们拿出他的影像学资料的时候,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图像特殊到难以忘记。 与CT、MRI类似,超声可见肝二叶弥漫分布多发囊性及混合性回声病灶。呈现“双边征”、“飘带征”、“水上荷花征”、“囊中囊”、液平面等特征性表现。 造影:囊内三期无强化,呈“蜂窝状”改变。 猜到是什么病了吗? 没错,就是肝包虫病。这实在是太典型了。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内所引起的。绦虫卵被吞食后,在小肠内内孵化出六钩蚴,经肠壁毛细血管并经由门静脉到达肝,发育成包虫囊肿。主要分为两型:囊型和泡型。 囊型棘球蚴病:常见;致病原为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终宿主以狗为主;而且预后较好。超声检查:肝囊型包虫病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肝内圆形无回声病灶,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出现“囊沙征”;囊壁光滑完整,仔细观察可见双层结构,出现“双壁征”;囊壁粗糙肥厚或周边钙化呈强回声,出现“弧形钙化”;内囊壁塌陷呈“水上浮莲征”;多子囊呈“蜂窝征”等。 泡型棘球蚴病:又称“虫癌”,罕见;致病原为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终宿主以狐狸为主;而且预后较差。无包膜,泡状棘球蚴呈囊泡样向外突出,可浸润肝实质的任何部位,晚期可钙化、坏死、感染。 超声表现:单发或多发边界不清的浸润性实性包块,内有不规则坏死灶,可见微钙化,向肝门部蔓延,可侵入下腔静脉或横膈,常伴肝内胆管扩张。(似乎跟胆管癌有相似的表现) 鉴别诊断:1、单纯肝囊肿:无症状,包虫免疫试验阴性。2、肝脓肿:有感染症状,病变周围有水肿,增强呈环形强化。3、肝癌:常有肝炎病史,血AFP升高,动脉期明显强化,快进快出表现。 临床特征:一般都有牧区生活史或牲畜接触史。早期无症状。囊肿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肝区隐痛、上腹胀满、食欲缺乏、贫血等。巨大病变可出现呼吸困难及肝明显肿大。 我们在检查时也问了病史,否认了牧区生活史或牲畜接触史等病史。那就让人费解了,一个南方人是如何患上这具有北方特色的疾病呢?也许这位患者自己也想不通吧。辗转了多家医院后,此次是带着目的来的。他有进行肝穿活检的述求。希望能通过活检来明确诊断,毕竟影像学还是没有病理这样的金标准让人信服。 那么问题来了,肝包虫病能穿刺吗??? 包虫囊肿一般有内、外层囊,内囊为棘球蚴本身形成的囊,含内侧的生发层和外侧的角质层。生发层可向腔内生出生发囊、头节和子囊。外囊为包围囊虫的肝组织形成的纤维层,部分出现钙化。囊内容物有囊液、育囊、原头节、生发囊和子囊。囊液无色透明,囊壁破裂可使囊内容物外溢导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亦可在腹腔内播散种植生成新的包虫囊。 很显然,肝包虫病是不能穿刺活检的,我想除了肝,其他部位的包虫病也是不能活检的。要是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进行了穿刺,想想数不清的子囊播散种植,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甚者,过敏性休克。。休克。。 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肝穿刺活检吧: 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组织病理标本的一种有创操作。 肝穿刺操作的流程是经验丰富的医师在超声引导下,用特定的活检针经由患者腹部皮肤刺入肝脏,取出肝组织标本制成病理切片,然后进行病理检查。肝穿刺虽为有创检查,但痛苦小,患者基本能够耐受,且观察肝组织细胞清晰直观,是诊断、鉴别各类肝脏病变的有利手段。 适应症: ①明确肝脏疾病原因,是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还是脂肪性?为鉴别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②判断肝脏炎症病变的活动及进展程度、指导治疗; ③早期发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提早进行预防治疗; ④判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例如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是否好转,肝纤维化是否逆转; ⑤肝脏占位性的性质诊断; 禁忌症: 1.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海绵状肝血管病、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2. 大量腹水或者黄疸患者; 3. 严重贫血或者一般情况差的患者; 4. 肝昏迷患者; 5. 严重肝外阻塞性黄疸伴肝囊肿大患者; 6. 肝缩小或者肝浊音界叩不清患者; 7. 疑为肝包虫病或肝血管瘤患者; 8. 严重心、肺、肾疾病或其功能衰竭患者; 9. 右侧脓胸、膈下脓肿、胸腔积液或其他脏器有急性疾病者,穿刺处局部感染者; 10.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4kPa)患者; 11. 儿童、老年人等不能合作的患者。 那么,得肝包虫病咋办,只能等了?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的首选方法。是否需手术治疗取决于包囊大小和所处部位。肝移植被认为可以作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选择。另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它适用于①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者。②已失去根治性切除及肝移植机会的晚期多器官泡型包虫病。③等待肝移植患者。④手术前后辅助治疗。 你看,是不是很可怕? re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