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

 老骆驼4753 2018-09-22

本文根据坦桑尼亚苏克因农业大学教授Damian M. Gabagambi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所做的“形塑非洲农业食物体系的大趋势”讲座整理发布,记录内容有所删减。


作者:马俊乐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


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积极倡导中国企业开展对非农业投资,但对非洲农业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导致投资或多或少具有盲目性。其实,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个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变革趋势,这在未来数十年内,将对政府和社会的认知、政策、实践产生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对此,来自坦桑尼亚苏克因农业大学的Damian M. Gabagambi教授从供需的角度梳理了当前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这将形塑非洲农业发展的未来,也是中国投资者的机遇所在。


第一,人口快速增长、青年潮、城市化和中产阶级崛起。在人口总量方面:2015年,非洲拥有9.1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3.1%,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2.6%;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06亿人、其中35.9%在非洲,这对非洲农业生产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青年潮方面:近些年来,非洲国家的婴儿死亡率极大降低、但人口出生率依然很高,因此非洲人口的青年比例很高。据统计,非洲15岁以下人口比例在40%,30岁以下人口比例高达70%;未来十年内,非洲15-29岁的人口比例将达到28%。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青年劳动力,农业除了要供给粮食、还要继续成为就业的最大来源。


在城市化方面:过去20年,非洲城市化率以每年3-5%的速度快速增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这一增速预计会持续到2050年。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数据显示,目前非洲有1/3的居民生活在城市,而到2050年会增长到50%。此外,非洲拥有大量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像拉各斯、开罗、金沙莎等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然而非洲快速城市化的背后是普遍的贫困、不平等、新增就业有限、农业人口老龄化,这严重冲击着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农业。


在中产阶级方面: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统计,基于人均日支出2-20美金的标准,2011年非洲有34%的人口进入到中产阶级,同时在过去十年非洲贫困人口比例已经从51%下降到39%,而非洲54个国家中有26个进入到中等收入行列。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农产品消费总量、结构、空间的转变,进而要求非洲农业亟待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转型。


肯尼亚小学生在肯雅塔国际会议中心观看首都内罗毕市容


第二,粮食进口快速增长。尽管非洲农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非洲已经长期成为一个粮食净进口的地区。据统计,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粮食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00亿美元。国际粮农组织在2011年的报告中对此进行了分析,除了人口和收入变化带来的粮食需求的增加,最重要的是非洲实际耕地面积有限、农业产出低、基础设施差、投资不足、政策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粮食供给能力不足。但是对于非洲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而言,改变粮食进口、满足内需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关系着非洲国家的国计民生、外汇储备和发展转型,意义重大。可以说,400亿美元的粮食进口是个巨大的蛋糕,任何资本投资只要致力于提升非洲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减少进口,就能收获优厚的回报。


第三,农业劳动力转移。虽然非洲的农业劳动力总量大、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也很高,但在非洲国家,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同样是最不受欢迎的经济活动。因而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在过去十年里,非洲大量的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这一趋势将长期持续。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2年,加纳15岁到64岁从事农业种植的成年劳动力比例由52.1%下降到43.6%,而全职从事种植业的成年劳动力比例更是从43.5%下降到34.3%。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从事最多的是非正规部门,尤其是建筑、商业、制造业,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业加工、流通和销售等行业。如津巴布韦,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比例由2005年的23.1%增长到2012年的33.2%。面对这一趋势,非洲国家应该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发挥乘数效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建筑工地


第四,土地掠夺加剧,日益短缺。随着全球粮食、能源短缺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越来越多的资本加紧了对土地的占有步伐。除了数十万公顷的国际大规模掠夺,非洲本土资本、城市居民和农村精英对土地的占有更不可忽视。最近一项对非洲七国的调查显示,城市人口占据了所有农业土地的15-35%,而且这一比例还会持续增加。此外,根据对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四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自2008年到2012年,5公顷以下的小规模农场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减少,从62.4%下降到56.3%;5-100公顷的中等规模的农场数量快速增长,在四年间增长了37.18%。在部分国家如赞比亚,中等农场占该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甚至超过50%。从一定意义上讲,一方面伴随着土地掠夺的是商业资本、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非洲农业的商业化、规模化提供了机遇;但另一方面,这种土地占有的背后很多是投机行为,会造成土地闲置的风险,也会加剧农村地区的土地短缺,失地农民增多,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第五,土壤退化严重。非洲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掠夺,导致土地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久而久之,单位土地尤其是小农户的土地面积会逐渐缩小。由此,小农户为了生存需要,只能在同一块土地上持续的耕作。在非洲很多人口密集的地区,休耕甚至已经停止。除非农户通过使用化肥来改善土壤肥力,否则土壤的可持续管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事实是当前非洲小农普遍采用的是“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生产方式,土壤管理十分有限。目前,大量的证据显示,因为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已经导致非洲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小农的收益也随之受到损失。虽然这一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土地供求压力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但非洲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做好技术的推广服务,帮助小农改善土壤管理实践。


塞加内尔农民正在挖渠种田


第六,气候变化显著。有关气候变化的确切影响虽然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但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两个共识:一是非洲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二是气候变化会导致非洲农作物生产力下降。在发达国家,31%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已经接近单产上限,产量增长率在下降。但与此相反,非洲目前的单产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在达到该地区生物物理限制前,农业生产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非洲国家应该加大对特定区域农作物和动物的研究投入,争取在未来数十年内提升农业生产力。


综上所述,Gabagambi 教授梳理的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六大挑战,可以简单概括为:未来数十年,非洲的农产品和土地需求会大幅增加,而相应的供给能力却愈发不足,供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为此,非洲国家近些年来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效益,也出台了众多措施,如非洲农业发展综合计划、坦桑尼亚的南部农业走廊计划等,积极创造环境吸引外来资本、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业主管部门的能力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承载着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成功地供养了大量的人口,因而在未来非洲农业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