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江苏试行综合高中班,喜兮忧兮?

 jiangnany 2018-09-23




何为“高中综合班”?


综合高中班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实行分流。学生可选择继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也可选择学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选择普通高中课程的参加普通高考;选择中职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就可以直接就业,也可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


如何设置“高中综合班”?


一是各地具备条件并有意愿的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高和中职学校)均可自主申请承担试点任务;二是综合高中班课程设置,原则上以开设普通高中课程为主,加强技术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并设置部分选修专业课程;三是综合高中班新生学籍全部注册普通高中学籍。分流后,上中职的学生重新注册中职学籍。


实施“综合高中班”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化解矛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想探讨综合高中班的价值和意义,肯定绕不开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普职比”。从1983年到2014年30年间,国家一共颁布了九个重要文件,始终提倡“普职比大体相当”,也就是普高与中职人数差不多各占一半


社会各界原本对“普职比”并没有多大异议。尽管政策主导,强行让这部分学生分流了,但家长和学生也都默认了,原因很简单,普高后半部分的学生就算上了高中,也不大可能上大学。


但2000年以后,平衡打破了。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生上高中基本上就能有大学上。这时候再谈普职比,家长和学生都不淡定了,上高中总归都能上大学,谁还愿意上中职呢?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纲要》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这是什么概念?国际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就已经是大众化教育了,高等教育的毛入选率高达40%,基本上就是普及化教育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势必带来几个问题,一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二是高校毕业生大增,就业压力加大。本科生就业下行,挤压了中职生的工作机会。三是普职分流的教育生态遭受破坏,普职比大体相当的难度加大。


面临新问题的产生,一些地方仍然坚持普职比,甚至扩大职业教育的比例。为什么这么做呢?一是普高比例压缩之后,普高学生的竞争力加强,高考成绩就会出彩。高考是民生工程,这当然是好事。


二是中职教育相对招到了好苗子,又能在对口单招中大发神威。这相当于田忌赛马中用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普高和职高双丰收,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我们常常对标德国等职业教育大国,他们的职业教育人数甚至大大超过普教人数,但问题是,人家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兴趣使然,爱好使然,人生规划使然。从来没有通过分数强制分流,剥夺学生上普高的机会。


二是实事求是,把好事办好。


正是鉴于人民群众的呼声,江苏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今年普高开始扩招,在苏高校也相应增加了招生指标。人们群众奔走呼告,其喜洋洋者矣。


但在苏高校毕竟有限,增加指标与普高扩招人数相比杯水车薪。全国招生一盘棋,也不大可能会为某个省大开绿灯,增加的指标也会有限。今天大量普高扩招,家长和孩子固然欢欣鼓舞,但三年之后,如果这些孩子上不了高校,又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这些家长会不会后悔不迭?


人民群众的事情都是大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让今天的人民满意,也要让明天的人民满意;不仅让这里的人民满意,也要让那里的人民满意;不仅让少部分人民满意,还要让更多的人民满意。


让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这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更要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综合高中班因此应运而生。实施综合高中班,能够有效化解上述矛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三是增加选择权,赋予学生多种教育可能。


试行综合高中班,与国家新高考方案主要精神不谋而合,就是要增加学生选择权。


那么,新高考如何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意义何在呢?


赠加选择权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考生打破文理界限,从“理化生政史地”6科中任意选择3科参加等级考试,实现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二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3科学业水平的考试时间。


三是给英语和其他3个学考学科的学生两次考试的选择机会,以最好的成绩作为最终结果。


四是试点省份录取不分批次,使得学生能够被多所院校同时录取,让学生和高校双向选择。


增加学生选择权,意义重大:


允许学生打破文理界限,任意选科目,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引导学生融合文理两科知识,产生超越传统的新思维,成为创新型人才。二是衔接大学推行的通识教育,让学生涉足各个领域,进而互相碰撞,触类旁通,成为通识性人才。


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表面上是学生对科目和时间的选择,更大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选择人生的权力。选兴趣,选特长,选志向,就是选人生道路,给学生创造选择的能力,善莫大焉。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高中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一关键时期赋予学生选择权意义重大。从个体角度看,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规划人生,准确提升选择人生的能力。选择权的赋予,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出能负责、敢担当的一代新人。从国家角度看,将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必要的人才基础。


综合高中班也是如此。以往的普职分流,用唯分数的行政手段,过早地将开窍晚的孩子推向人生的交叉路口;过早地把原本有潜力、有天赋的孩子推向社会;过早地让孩子承担起本不该由孩子承担的压力……


狄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可重复性,有人获得了实践的检验权,别的实践就没有了检验的机会,但谁能保证它不是真理?


那些被迫上职中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的阻挡,没有资格上普高,他们失去了实践的检验权,但谁能保证他们就一定不适合普高学习?


综合高中班就是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高中学习和生活。高一这一学年,相当于大学里的通识教育,在亲身体验过普高和职高的课程之后,孩子和家长一定会有一个理性认识,然后充分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同样是选择:一次是被迫,一次是主动。一次是看分数,一次是看适合。一次是看他人脸色,一次是看自己的人生规划……


所以我为综合高中班试点叫好。把自主选择课程和今后发展方向的权力,完全赋予家长和孩子,这是迄今为止普职分流最大胆、最有益的一次尝试。其意义重大、深入人心,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