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线偏桡侧五分贴骨进针,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穴性:扶脾统血,痛经活络。主治:小孩流口水、中风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虚泄、结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刺法: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说明 :(一)董公所著之书中只列止涎共二穴,而其穴位取法为大拇指背第一之内侧,中央线内开二分,而根据图示,其穴位近黑白肉交界处,胡师乃将止涎穴位校订为中央桡侧五分,并割分为五穴。(二)董公曾言每一手指亦同独立成一系统,手背大拇指为一人体全息,根据头部、胸腔、上腹、下腹,即可知道此涎所处之位置,又拇指与第一掌骨,亦成一人体全息,整个拇指代表为头部,而止涎穴所处之位即唾腺分泌之位区。止涎取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线偏桡侧五分贴骨进针,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穴性:扶脾统血,痛经活络。主治:小孩流口水、中风患者流涎、胃寒胃痛、虚泄、结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牙痛、肠疝。刺法: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说明 :(一)董公所著之书中只列止涎共二穴,而其穴位取法为大拇指背第一之内侧,中央线内开二分,而根据图示,其穴位近黑白肉交界处,胡师乃将止涎穴位校订为中央桡侧五分,并割分为五穴。(二)董公曾言每一手指亦同独立成一系统,手背大拇指为一人体全息,根据头部、胸腔、上腹、下腹,即可知道此涎所处之位置,又拇指与第一掌骨,亦成一人体全息,整个拇指代表为头部,而止涎穴所处之位即唾腺分泌之位区。【妇科五穴】取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尺侧贴骨进针,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穴性:调经理带,宣通下焦。主治:子宫癌、子宫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刺法:五分针,直刺2~3分。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应用:妇科五穴为妇人百病之特效穴。临床上可任取2~3穴下针,有立竿见影之效。说明:(一)妇科五穴为主治妇科百病的主穴,为妇科治病必取之要穴,可再配合其他如凤巢、木妇等妇科穴,本穴配门金穴治经痛特效。(二)妇科穴在董公书中有两穴,胡师增三穴,计五穴,笔者认为,在此区域取三穴倒马即可。【三肩一穴】穴位:三肩二穴上三分为三肩一穴。【三肩二穴】穴位:手背拇指掌骨正中央尺侧贴骨进针。【三肩三穴】穴位:三肩二穴下三分为三肩三穴。穴性:疏经活络。主治:五十肩(手臂不举奇效)。肩胛骨痛、头项痛。刺法:直刺5分~1寸半。配穴:1.治疗头项痛,本穴可加配人皇穴、失枕穴有效。2.治疗五十肩,用本穴另加人皇穴、八关三四穴、灵骨、大白有效。3.肩胛骨痛,用本穴加重子、重仙。4.本穴亦可配董氏肩凝穴(二间于三间之间),效佳。说明:三肩穴董公书上所无,而由胡师所著书中公开。上高下高【上高穴】穴位: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处。手解二穴上五分为上高穴。【下高穴】穴位 :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处。手解二穴上一寸半为下高穴。穴性:疏经调气,理脾和肠。主治:肋膜炎、腹膜炎、盲肠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肠炎、增高。刺法:直刺2~8分。应用:上高穴配下高穴为治疗腹膜炎之特效穴。同时具有促进脑神经皮质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针二十次约可增高5~10公分,超过二十岁以后,效果较小。配穴:1.治疗盲肠炎,除取本穴外,可在腑巢穴点刺放血。2.增高,除取本穴外,再加上正会、正脑穴、印堂穴、下三皇、耳穴内分泌、皮质下、肾点、脑点、男取睾丸,女用卵巢,有效。说明:1.本穴与手解穴在同一直线上,手解穴也有增高的作用。2.本穴为董公所作之书未列出,由胡师依董公平日所传,将其公开于其所著之书。木穴【木一穴】说明:1.下针的深浅,通的经就有所分别,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为胡师所列,在董公书中有两个木穴图示,而书中只有木穴一穴而已,此三穴,可用五分针,浅刺一分入肺经,深刺二到四分入肝胃两 经,这亦是董氏奇穴所特有,常随扎针的深浅而其所归属经就有所不同,这点该特别注意。2.木穴共有三穴,可三针同下成倒马针法对右肋下痛,效佳。同时对口干火大亦有效果。【木二穴】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说明:1.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称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上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2.本穴在人体脏器全息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疗右腋下痛,有特效。【木三穴】应用: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任取一至两穴使用,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腋痛甚效。双手取穴不忌。说明:赖著在木穴经验中,木穴可治眼睛易流泪及干涩,另木穴能止外感风邪不易皮肤瘙痒等,因本穴入肝经,目通于肝,因此如赖著所称可治上列诸症,而笔者认为,如木穴再配上三黄穴,效果当更好。【重子穴】穴位:手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贴食指掌骨进针。可与大白穴相通。配穴:1.重子、重仙合用,可治肩胛骨痛。2.黄痰粘稠不易咳出,可重子、重仙加侧间穴。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重仙穴】穴位:手掌心向上,当大拇指骨与食指骨之间骨缝下是穴,贴食指掌骨进针,与对侧灵骨穴相通。穴性:清泄肺气,疏风解表。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刺法:直刺1~2寸。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配穴:1.前、后、外侧肩关节痛,重子重仙下针。2.背痛、胸痛,重子配重仙穴。3.膏肓穴痛,重子配重仙穴。4.手指拘孪不伸,重子配重仙穴。经验:重子、重仙两穴都应采深刺,效果才会显著说明:重仙穴甚少单独取穴,大都是重子重仙两穴并用。灵骨穴位: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通。穴性:通经活络,清调肺气,通降肠胃,通气清淤。主治:肺气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气肿、肺癌、坐骨神经痛、腰痛、背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头痛、月经不调、经痛、难产、冠心症、心律不齐、狭心症、胃及十三指肠溃疡、肾盂炎、大小肠炎、面疤、眼疾、耳鸣、耳聋。刺法:直刺1~2寸,可透刺重仙穴,亦可向桡斜刺2~3寸。配穴:1.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奇效。2.半身不遂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正会穴3.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下穴特效。大白穴距灵骨穴1寸。重魁穴继续向指尖,与大白穴0.25寸,贴骨进针。灵骨可单独使用。大白与重魁很少单独使用,一般与灵骨配穴。灵大魁在同一条线,食指掌骨桡侧面贴骨进针。灵大魁为感冒发烧主穴。重魁针尖透向大白,可作拔牙口腔麻醉。重魁可治高血压。感冒发烧,可在十八星放血,配合灵大魁扎针或埋针。在灵大魁同时三针倒马,可通三焦,调理全身。大白+灵骨,为补气。【踝灵穴】穴位:手大拇指掌面第一节指骨与大拇指掌骨之间。解剖:掌侧指固有神经、肺神经。取穴:手掌心向上,当大拇指第一节骨与掌骨交接处,五虎穴下一分外一分处是穴。归经:入肺经。穴性: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内外踝扭伤。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说明:(一)踝灵穴为董公及胡师在他们书中皆未曾公布过。口传心授过。(二)此踝灵穴与掌诊部分所录之大拇指图踝点位置相符。经验:(一)此穴治疗内外踝扭伤较五虎穴更好用,当扎此穴,患处再配合动气疗法,立即见效。(二)较严重者可加肩中穴,头皮针顶旁足一带(李氏心气头皮针)配合心气功法运针,立即见效。(三)笔者临床经验,治外踝扭伤,先就病灶放血,行动气针法取本穴,无不速效。取穴:手心面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尺侧三分下二分半处贴 骨为心常一穴。手心面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尺侧上三分处 贴骨为心常二穴。手心面中指第一节正中央尺侧三分下 二分半处贴骨为为心常三穴。穴性:调心安神,疏心气,清包络。 刺法:五分针,直刺二至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 主治:心脏性风湿病、心悸、狭心病、心肌梗塞、肺结 核、胸痛、肺癌。 配穴: 1. 心肌梗塞:背部四、五椎之间放血+心常二穴。 2. 胸痛:心常二穴+珠圆穴 5. 肺疾:心常穴+灵骨+大白+驷马。
6. 心疾:心常一穴+心灵穴/足上通关/通山, 经验:
1、依胡师经验,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气肿特效。 2、胡师本人亲眼见董公景昌先生治疗于泽普等十二人经西医诊断为肺癌者,皆以上述穴道治愈。 说明: 1. 心常穴有三穴,可三针齐下成倒马。
2. 心常穴治心悸及心跳过速有很好效果,另外对慢性心脏扩大有特效,
3. 董针中三三部位之心灵一、二、三穴在治疗心疾上,依临床上经验验证,效果较心常效果佳。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