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兴化 河港纵横 湖荡交错 广袤而深沉的水土 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今天 发布君就带你去看看 水润兴化 40年的文化发展之路 上世纪 那时候 文化场所的设施很简陋 遇到水灾 淮剧团就汪洋一片 坐落在深巷中的游戏宫 承载了70、80后太多的记忆 斑驳的图书馆 掩不住知识的光辉 虽然条件简陋 但兴化人善于在艰苦中 获得文化的愉悦 会场、广场、小区 处处都是文艺爱好者表演的舞台 孕育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21世纪初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兴化的文化事业 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 也有了新的样貌和质地 郑板桥塑像 新建成兴化博物馆 粉墙黛瓦马头墙 雕塑壁画竹木扶疏 图书馆搬入了新址 文化馆活动楼拔地而起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设施覆盖城乡 众多文化场所 向市民免费开放 连续11年举办龙舟大赛 千垛菜花节开幕式演出 文艺普及讲座 郑板桥艺术节 千垛菜花节 龙舟大赛 …… 一系列影响深远的 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 使这个文脉深厚的城市 越来越文艺 越来越大气 如今 文化是兴化重要的名片 文化阵地的建设 在高大上和接地气之间 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文化馆传习中心-教唱馆
文化馆面向市民 提供了一系列高水平的 公共文化培训、活动、展览等服务 创作的精品 一幕接一幕上演
舞蹈 《京韵》 《花开等你来》获得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拉纤号子》获得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茅山号子 竹泓木船 茅山会船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 原生态茅山号子参加省群文大作 2017清明节茅山会船 竹泓木船制作技艺 兴化木船制作技艺 发展成了产业 走出兴化 “划”向了世界 兴化水车制作技艺 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惠民演出如火如茶 家门口精彩的演出 一场接一场 这里独特的 文化底蕴和地理地貌 也吸引了央视的目光 那些鲜活的特色节目 让兴化名扬海内外 兴化的淮剧成了 央视戏曲频道的老面孔 茅山号子也走进了 央视的《欢乐中国行》 广场舞大赛 让新时代的兴化人 幸福地舞起来 ![]() 40年光阴如梭 兴化文化之于兴化人 如同水般不可或缺 实现了完美蜕变 相信 在里下河丰饶的土地上 兴化 这颗水乡明珠 必将越来越耀眼! 来源:泰州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