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十年 | 温州:第一代“万元户”的创业故事

 昵称33542116 2018-09-23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其中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就在温州诞生,并由此带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今天的《激荡四十年——改革开放看浙江》,我们一起随记者去温州,听听第一代个体户的创业故事。 

10101号 

第一本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诞生


章华妹经营了38年的店铺,位于温州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尽管门店不大,但大大小小的柜台里,上千种各式纽扣卖到全球各地。不过店铺的起步,还要从墙上的这张证开始。 

10101号,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拿到了这张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正是这个“第一”,让当时在路边摆小摊的她挺直了腰杆。

章华妹  

有了这张证以后, 我们就不再担惊受怕了。 


第一批“万元户”的由来


今年81岁的陈寿铸,当年正是温州市工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的科长,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的证照样本,这些证都他和同事们自己设计,用毛笔写的。当时不少地方还在打击投机倒把,要先行先试迈出改革的第一步,真的需要一份勇气。
 

陈寿铸  

温州市工商局原副局长

自己都怀疑自己对不对,为什么呢?我们调查的两千多人,80%是没有职业的。我们就做了个全面调查,调查了温州鹿城区2588户人家的情况。调查材料搞了两个月,拿到桌上大家看了,最后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都感动了。所以这样市政府同意我们来起草《温州市的个体户发展意见(实施办法)》。

为了让更多人找到工作养家糊口,1980年7月11日,温州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章华妹和叶永国、 戴益清、 陈焕欣等1844人,成了温州第一批个体户。 

章华妹  

后来我们就成了万元户,大家很羡慕我们。 

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原副会长  叶永国    

走自谋职业的道路就两个字,一个是怕,一个是靠,靠的是政府改革开放好政策。


学习取经助推个体经济抱团发展


仅仅发了营业执照还不够,眼看着这些个体户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当时的温州工商局又主动组织大伙儿到各地学习取经。 

也就是在这次考察之后,温州的个体工商户有了自己的协会。伴随着第一代个体工商户的成长,温州迅速集聚起了永嘉桥头纽扣市场、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场、虹桥综合农贸市场等10大商品产销基地和专业市场。


72岁的王碎奶老人,正是当时著名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的带动者。家门口菇溪上的柳竹桥,见证了永嘉桥头从麻袋小摊到纽扣市场的转变。

王碎奶  

两条街上都摆满,后来摆不下 就是把学校门口有个操场 把操场周围又摆起来了。真的做梦也想不到 ,真的小小纽扣改变了我的人生。 

1983年,镇政府在原桥头镇小学搭建了一个个简易棚,钮扣市场正式开业,有了政府的一路扶持,才有桥头纽扣后来的辉煌。


温州模式的启示

正是这份担当,让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在温州迅速燎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温州的GDP以平均每年17.7%的速度增长,其中民营经济贡献率超过八成。

如今,温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的地级市,公布了150个政策文件清理结果,再次主动放权,为企业松绑。 

 李丹 

 温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我们一共清理了150个政策,而且涉及到24个部门。留下的应该说是干货,希望我们政府出了这么多的产业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到达企业。
 

李培林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对温州模式的理解,就是说它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潜在的创造性。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温州的振兴。市场、政府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就是要承担个人的角色,干你应该干的事情,在互相缺位的时候能互相补位,这就是最恰当的政府的政策。我们也希望温州在未来,继续走在我们国家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

来源 /浙江新闻联播  温州台  永嘉台

记者 / 吕建楚,赵林,杨川源,管晴川,张诚

编辑 / 林小青

责编 / 章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