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华妹:中国“第一号”个体户

 泰荣林黑皮 2021-12-24

图片

2018年,章华妹在展示当年的执照和现在的执照

1980年12月11日,中国颁发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营业执照

原载:《中华儿女》2018年第15期

作者:徐忠友


温州姑娘章华妹在家门口摆起了小摊

1961年,章华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区鹿城区解放北路83号一个普通居民家庭里。在她出生的日子,正遇上我国三年灾害时期,人们普遍都吃不饱饭。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前面有一个姐姐、5个哥哥,全家9口人的生活仅靠父母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勉强支撑。往往是这个月还没结束,钱除了还人家的债外就花完了,还得继续向人家借钱过日子(相当于现在人讲的“月光族”),真是度日如年啊!

章华妹小学毕业以后,有一天爸爸对她说:“华妹,你姐姐已经出嫁,你妈妈生病住院,家里要有人陪护你母亲,你就不要上学了。”就这样她辍学了,照顾妈妈的重任落到了14岁的她身上。

温州山高地少人多,自然条件较差。那时候城里年轻人的出路要么考上大专院校,毕业后国家给分配工作;要么招工,可工厂和商店招工名额和编制很少,大多数都是“一个萝卜顶一个坑“,父母退休后子女才能顶职上班;还有没招工、没职顶的就在家中待业,或者居委会给安排一些临时帮工什么的,挣点生活费。章华妹辍学后,顶替父母到工厂上班的机会又给了两个哥哥:她爸爸退休后由她四哥顶职,她妈妈退休给她五哥顶替,就她没有工作了。

上世纪70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转折期,“冬眠”了几代经商意识的温州人仿佛在一刹那间全部激发了。为了改变生活的现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环境,并努力寻找出路,一些人开始试探着“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章华妹的父亲在解放前就做过布匹生意,而且很善于“经营”。他在5个孩子中,首先让小女儿出来做生意,一方面是出于生活的压力,可以让章华妹在家照顾母亲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章华妹在家待业总不是个事,顶职已不可能,招工也没机会,还得找份工作。他仔细观察后发现章华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经商气质,比如她待人很和气,做生意的人和气才能生财嘛。

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减轻家庭的负担,还有父亲的嘱托,18岁那年初,在家待业的章华妹开始学有些生意人的样子,把一张小桌子摆放在自家门口,放上几毛钱的生活日用品,做起了卖针线、纽扣、表带、毛巾、手帕、袜子、鞋垫、电池、纪念章等零用品的小生意。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从没做过生意的章华妹刚开始摆摊后,便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城市的改革还没有展开,党政机关对城镇和工商业的管理方式,变化还是不大。最初像章华妹这样做小生意,是不被市场管理部门允许的。当时温州与各地一样设立多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就是管理市场的。“打办”人员经常到大街小巷巡逻,看到小商小贩们,一旦抓住要么罚款,要么就是没收商品。因此,只要见到“打办”的人来了,他们就赶紧要把东西拿起来藏在家里,或者就跑到巷子里躲藏起来。

除此之外,当时做小生意的人是偷偷摸摸地在做,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所以社会上有些人眼中还瞧不起做小买卖的自由职业,多数人羡慕在党政机关、国营企业甚至集体企业工作。对18岁的姑娘章华妹来说,还是见人有点羞涩爱面子的时期,她在外面摆地摊,见到同学、朋友还有点难为情,还有几位同学,看到她在摆摊时,他们把脸很快就转过去了,当时自己也总感觉头都抬不起来。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她发觉每天还有几块钱进账,感觉特别高兴,便自我安慰:“人家上班赚钱,我这也是赚钱,只要自己想开了就好了!”

因此,章华妹便顶着外部压力、排除心理障碍,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了下来。

领到了中国第一份个体户营业执照

章华妹一边好像做“地下工作”一样地做着小生意,一边则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堂堂正正地搞经营”。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二年,按照中央政策允许各地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1980年7月11日,当时代行政府职能的“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又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

有一天,刚成立不久的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工作人员告诉章华妹:“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私人可以做买卖了。”刚开始,章华妹曾有过不解:“这些工商所的人原先就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以前曾经查过她做生意。现在换了大盖帽和蓝衣裳,会不会到时又变脸?”所以,她还是没有动心。

又过了不久,鼓楼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又来告诉章华妹一个好消息:“现在做小生意合法啦,你可以申请营业执照了。”此时章华妹心里还有疙瘩:“申请了营业执照就会留下了做生意的证据,万一以后又开始'割资本主义尾巴’,自己等于很方便就给他们抓现行无路可退了。”她打算问问父亲后再作决定。

关键的时刻,社会经验丰富的章华妹父亲出来为女儿壮胆了。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华妹,你原来提心吊胆地做生意,那是因为国家没有出台好政策。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了,而且出台这样的好政策,让你申领营业执照,你今后就不用东躲西藏,而是可以合理合法地做生意了,你赶快去申领吧,这个东西对你以后做生意大有益处。”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章华妹如释负重。第二天,她就去鼓楼工商所,领了申请表格填写好个人信息,再送到鼓楼工商所,完成了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工作。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就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这张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颁发的且已经发黄的纸上,用毛笔写着姓名:章华妹;住址:解放北路83号;设立或流动地区:同上;生产或经营范围:主营小百货;经营方式:零售;开业日期:1979年11月30日。下面还贴有一张章华妹的黑白小照,且盖有浙江省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红色公章,发证日期是:1980年12月11日。这份在今天在表面上看来普普通通的工商营业执照,背后却折射出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据时任原温州市工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陈寿铸介绍,1980年,温州市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共1844张。这在当时是个改革开放的创举,很快就引起全国关注。

那年章华妹21岁,她不知道自己在偶然之间成了“中国个体户第一人”。在她的的印象里,自己多年来一直在这样生活,平平静静,做好自己的生意。后来在浙江电视台和温州当地媒体记者在做改革开放寻访中,她才得知自己成了“全国第一号个体户”工商业营业执照申领者,她一下子还没适应过来,还不明白有什么好处。只知道后来认识她的越来越多了,到她店里购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2013年,她的那张营业执照还被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组列为国有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她才知道原来那张营业执照还真是个“宝贝”。浙商博物馆创建时,这张“中国第一号个体户”营业执照,便被珍藏在展柜中供人观赏。

艰苦创业成为个体户的代表人物

章华妹等第一批1844位合法的个体经营户在温州诞生后,从温州市区的解放北路到五马街,再到百里坊,小商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下子繁茂起来。小买卖得到了政府的承认,大家也开始慢慢放开了自己的手脚。

章华妹从此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做生意了,她增加了进货量,不仅卖针头线脑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也卖背包等大件的东西,品种也增加到几十种。小摊摆满后,她干脆就把窗户改成一个铺面一样,方便做生意。更让她高兴的是,她每月的收入,比在党政机关、国营企业上班的干部、职工还要高。

章华妹22岁那年就结婚了,老公余新国24岁,是一个单位的职工。1982年章华妹结婚后,按温州当地的风俗,娘家的店是不能陪嫁的,便移交给哥哥来打理,她继续替家里看店面,父亲给她每月150元工资。1985年,章华妹的儿子出生后,家里开支大了,促使她想自己出来开店创业。考虑到哥哥做的是纽扣生意,所以最初她不能做纽扣生意,那样要和哥哥抢生意,会让哥哥等家人感觉不好的。后来,她的丈夫余新国去广州出差,发现当时广州生产的订在衣服上闪闪发光的珠片,在温州却没人做珠片生意,这无疑就是填补空白的商业机会。于是,章华妹便去银行贷款1万多元,又向哥哥借了1万多元钱,他老公也辞职了,与她一起开始全新的创业。结果夫妇俩的珠片生意一做就是5年多,不仅银行贷款还了,还买了1万多块钱的房子。后来,在温州老城区的解放北路,慢慢做珠片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章华妹的哥哥也开始做了,于是章华妹夫妇决定转变方向。

创业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章华妹投资皮鞋生意,把多年积攒的几万元资金全部投进去了,结果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全赔进去了。当时亏了钱夫妇俩心里真是难受,但章华妹依然非常开朗:“亏就亏了,不亏就不能赚,一切重新开始!”

1994年,温州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已红火起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纽扣都从这里进货,小小的纽扣远销国内外,开纽扣店的人很多,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影响哥哥的生意了。他们很快在温州市区妙果寺市场租了间10多平方米的店面,再次投资做纽扣批发,生意做得如鱼得水。1997年,在还清债务后,他们花30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成为令人羡慕的“有车一族”。从那时起,章华妹一家的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4年11月,当中央电视台要举办“中国十大最具有经济活力城市”颁奖典礼前夕,先是温州市工商局的领导给章华妹打来了电话,希望她能参加晚会。随后温州市政府干部又给她打来电话:“希望您能参加,因为其他人可以不参加,但你是第一个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人,请务必参加!”在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彩排时,章华妹说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会举行的前天晚上,她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她与南存飞(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弟弟)、郑胜涛、周大虎、黄正瑞等人以温州五个“全国第一”之名登上央视舞台。站在她身边的都是温州的大老板,她当时紧张得腿都抖了。可在丈夫余新国眼里,妻子虽然上台时有点紧张,声音有点发颤,他在电视上看的时候,都替她担心,但妻子已经表现得很好了。她事后也激动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个体户,能上中央电视台真的让我感慨万千。我真的想一直做个体户,以前也想过办大公司,但是个体户自由,蛮好的。”

从那以后,使章华妹从数以几十万计的温州个体户中“一夜成名”。2007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章华妹把店铺搬到温州市区人民西路,面积也从十几个平方米扩大到200多平方米。2008年,她注册成立了“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章华妹成了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伟星”纽扣温州总代理,主要做纽扣、拉链等商品批发,生意十分红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