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让我们先感谢下参与这次制作的小编们!!! By Serena Yao 或许对于李白来说,浮世三千,独爱有三,诗,酒与月。诗为宣泄,酒月为契机和良人,后两者加在一起便造就了情怀。 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对人生理想和光明的不懈追求。他的旷世名作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在醉酒后对着月亮写下他心中所有的波澜和细腻。洛阳城里的缱绻春风,夹捎着不知何处传来的悠扬笛音,一曲《折杨柳》将情传去了皓月,也传进了游子的思乡之心。“此曲只应天上有”却缠绵悱恻的散落人间,让李白不禁寄情明月,酒醉方得月下眠。 小时候一直想着要走遍世界,要在落满樱花时的日本街头穿上和服举着油纸伞,要在纽约街头的灯红酒绿中享受纸醉金迷的狂欢,要在瑞士山间“静赏云舒卷“听幽谷空荡的回音和几声牛羊的轻唤声。以前总想着走遍名山大川,总盼着赏遍漫天云霞,但回过头来,月光最皎洁的总是故乡--月色和雪色之间,它定是第三种绝色。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By Yixuan Zhou 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在一点一点悄无声息的逼近,我一人徘徊在校园内的小路上时,也会带着可笑的期待痴痴地抬起头,想象美国夜空的月亮是否和国内的一样的圆。 李白曾在《把酒问月》中写过:“共看明月皆如此。” 我也会想,那我现在看着的月亮,是不是和在国内的你们仰头望着的是同一个月亮呢。 站在同一片夜空下,欣赏同一轮明月,这或许是海外学子在茫茫求学上路能够找到的最大的关于故乡的慰藉了吧。 越是临近中秋,越是荒废着飘入深夜,就越是想起记忆中最不舍的故乡。 故乡也说不上哪里好。 不过是从小长大熟悉的地方,不过是每条小路和绿柳都了如于心的城市,不过是认识多年的家人老友都在的地方。 不过是,一个归属。 我一位同样也在海外上学的朋友曾经和我说过: “我觉得在这里心灵就莫名很空虚,虽然朋友挺多,住家对我很好,老师也不错。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辛苦的满足感。” “可能就是感觉没有归属感,没有一种这就是我的家的感觉。永远觉得在异乡。回到上海莫名其妙的就开心很多,哪怕只是在家里吃吃睡睡。” @大淇 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即使在国外享受着最美好不过的时光,也会在半夜转醒时觉得空落落的少了些什么。 而回国的时候,即使只是躺在家里卧室的床上,睡睡觉,看看书,吃吃美食,也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安稳的踏实感。 异乡给我们动力,我们咬牙坚持前行,努力蜕变做更好的自己。 故乡给予我们温暖,在累了倦了的时候,回头看看,它一直没变,一直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守候着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从此以后 故乡再无春秋 只剩夏冬” 这是在留学生的圈子里被广泛传阅的一句话,只因为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剩简朴的语言直面地描述着再真实不过的事实。 你失去了属于你的故乡的一部分了呐。 这其中的含义,大家都懂。 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学校的假期普遍集中于冬天的圣诞节和夏天的暑假,这也是大家回国的时候。 以后,可以见到飘雪瑟瑟发抖的夜晚,圣诞红色铃铛的装饰,炎热的夏日鸣叫的禅和呱呱嚷着的蛙。 但是再也见不到故乡满目橙红的枫叶林,裹着风衣行走的人们,和雨后清新拔丝的小草,悠然盛放的白玉兰了。 以至于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脏像是被重击了一般,眼泪无措的一滴滴掉落下来,怎么都收不住。 这是多难受的一种感觉阿,本来是我的东西,独属于我的回忆,现在全都不是我的了。 我习惯了十几年的东西,却在未来的十年都不再属于我。 我感觉,可能眼睛一闭,时间一转,还能回到家楼底熟悉的场景,经常去的超市,不远的商场和最爱吃的几家餐厅。 可是再睁睁眼,就回到了校园里,看着眼前熟悉却又陌生的东西,清清楚楚的明白,这是一个离家几万公里远的地方啦。 最怕故乡成他乡。 有一天,我闲来无事听李健先生的“异乡人”,不经意间听到一句歌词: “不知不觉把他乡 当做了故乡” 当时的第一想法便是,我永远都不要去别的地方,我永远都不要把别的地方当成我的故乡。 我永远永远都不要,把故乡生疏到,生疏成了不熟悉的他乡。 可能是我年纪还太小,不懂得学会接纳,不懂得学会容忍让我的生活出现太大的变化与波折。 10岁的时候离开上海,和父母在巴黎生活了两年。故乡的失而复得,两次离乡的经历,让我再也舍不去这个忘怀不了的上海。 我清晰地意识到,不管是固执也好,傻也罢,这上海,这辈子终是圈死我了。 不记得是出自于哪里,但是小时候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里有一个人大约说过这样的话, “我祖籍在安徽,出生在安徽,一岁时去了浙江,十年童年,高中和大学去了上海,随后去国外学习,一呆就是三十年。我来自安徽,我在浙江长大,我青春在上海,我最近的三十年全是在纽约。那么,我到底是哪里人?哪里,才能算我的家乡?” 年幼的我对迷茫的他曾经嗤之以鼻,哪里待的时间最长,那里便是不是么,何苦费时间苦苦纠结。 现在的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哪都有挥之不去的珍贵回忆,哪都有褪不去的情感枷锁,怎么分得清,怎么判得明。 但是哪里,在你开始能够看得清世间的一些规则的时候,给予你最大的情感寄托,哪里就可能是你认定的家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我也曾尝试过,在日出之时,站在学校最高的山上,望着西的方向,目光越过长长的山脉和平静无波澜的太平洋,希望能够看见家乡的痕迹。 可是在这天涯的尽头,还是看不见自己的家。 学业的压力如不停地海浪歇止不休地袭来,有的时候觉得可能再来一根轻轻的稻草,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自己压垮。 有的时候也想过自艾自怨,觉得怎么会这般不易,这个过分的地方,给我那么大的压力,还硬生生地把自己和故乡分隔开,世界怎么会有这么过分的存在啊。 朋友和我说了两个字:“我忍。” 内容的情绪险些就要倾泻出来泛滥成灾,有点不想忍了,忍了这些久,扛住了这么多压力,有些倦了,累了。 可是,为什么要忍呢? 想明白之后,自己无奈地笑着轻轻骂了一句“混蛋呀。” 是啊,都这般不容易了,忍了这么久,忍了学业的重压,忍了与熟悉故乡的再见,忍了国内美食的诱惑,不就是为了蜕变自己么。 所以才要继续努力呀,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以说放弃就放弃,不然付出的那些岂不是都成了白费? 生活向来不易,那就带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期许,努力向前。 终有一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到时吾必衣锦还乡。 本文作者公众号: ![]() ![]() By Sun Zheng ![]() ![]() 1. 美食篇 不管我们在哪里,最难忘却的都是家乡的美食。这些酸甜苦辣咸,是我们记忆里最美的味道。 Allen Cao 深圳 中秋节了,我很想念广东的八刀汤 Tony Shan 北京 匆匆忙忙奔跑在路上,还想念家乡那瓶北冰洋 Tina Zhao 北京 我想吃烤冷面!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落谁家” 唐-王维 每年的这些时候,都会想起这一个个我们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我们的记忆就好像从未退散,我们的灵魂好像从未离开...... ![]() ![]() ![]() Richard Shao宁波 宁波和美国虽然昼夜有异,但我总能望向的是同一片天空,同一个月亮。无论我身在哪里,快步跟随或是转身逃离,月亮就在那里。公平的月光所不需要的,只有在最黑最暗的角落才显得最珍贵。当我经过湾头大桥时,倒映在姚江之上的,我看到洁白的脸庞和斑驳的阴影。回家的路,浓重的黑夜里,每晚都耀眼的月光,我总是不知不觉的走到家里。 坐公交车,是最偏远的,但家在终点站附近。当其他人都下车离去,宁波和我,和同样孤独的月亮变得更加清晰。永恒不变的,静谥的皎洁月光,今晚也无法入睡
![]() Hoshi Hu 成都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和喧哗,很少看到疾走的人群,不会为了城市里的一席之地拼命到质疑。 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有时候可能会觉得这里的教育没有那么发达,机会也没有那么多,但每次看到满大街时尚的年亲人在具有古风的建筑中穿梭,闻着路边苍蝇馆子飘出的香味,火锅串串,啤酒豆奶,听着土里土气但是很亲切的四川话,就会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归属。 像前阵子很火的歌《成都》一样,成都有一种慢却紧凑的生活节奏。每一次隔了半年回到成都,我都会发现很多让我惊讶的变化。地铁开了很多新线路,以前北面的市中心显得有些旧, 南面成为了城市重点发展对象。 好像小时候记忆里全是破旧平房的成都突然有了许多高楼大厦,整个城市在霓虹灯下变得越来越与时俱进。成都曾经是一座老城市。记得小时候爸妈经常带我去宽窄巷子,如其名,这个地方是由不同宽窄的巷子组成。不同的巷子里有不同的店铺,但所有的墙和门都是由砖瓦搭建起来的,很有旧时代的感觉。巷子里有成都著名的小吃,还有帮别人掏耳朵的人。成都现在像是一座新城市。建筑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因素和古风。曾经经典的川菜也慢慢被独特的新川菜和网红店代替。 或许这些变化让这个称为故乡的地方没有那么亲切了,但是每当想到我的城市和我一起在进步,就会愿意一直努力奋斗下去。 想念成都的,不仅仅其食物和文化,最重要的是那个充满了儿时回忆的,有着熟悉的氛围和可爱的人们的,叫做家的地方。
![]() Zimo Tang 上海 我的故乡是上海,我从小到大都住在那里,对其十分熟悉。现在来到美国,时不时都会怀念上海的好多东西,一点点,龙之梦商城,以及十分便捷的上海地铁。跟同学聊着聊着就说起了上海话,还有上海的小吃和摩天楼。Austin就算再好也好不过上海啊!
Miranda Zheng 上海 我想念透过飞机窗俯瞰到的上海一条条横纵交错的马路,无数路灯照亮的天空。我想念机场,马路的指示牌上的汉子,每当看到它们好像就像在告诉自己:到家了。我想念回家的路上的行人,车子,他们虽然陌生但又好像似曾相识。我最想念家人,想念踏入家门时的那种温暖,那种亲切感。 (p.s. 当然我还想念家乡的吃的!😋) '天空飘过故乡的云...'当耳机中传来熟悉的老歌,思绪飘过千山万水,停留在地球的另一端,那是我思念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海! 此时的上海正是金秋时节,金秋的上海不像北方有如痴如醉的浓郁色彩,上海的秋天少了种凄美,即便是深秋,梧桐的叶子也总是半黄不绿,但它却有着令人悠然沉醉的风韵。上海的秋意是弥散在邻里的街区,斑驳的树影倒映在老墙壁上,积淀着百年演变的精彩。 金秋的上海月更皎洁,气更清爽,菊黄蟹肥,处处飘散着浓郁的桂花香,每每这时爸妈总是约上三五个朋友赏月品蟹,童年时的我们在一旁嬉戏玩耍。 转瞬间在奥斯汀已经步入第四个秋天,这里的月光一如故乡的明亮,空气中却少了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我热爱这里,但却依旧思念着深秋的故乡。 离开家乡八年了,对她的印象仍是记忆犹新。宁波是一座坐落在东南沿海,充满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的港口城市,以盛产海鲜而闻名。出门在外,最想念的无疑是那独有的山珍海味,以及儿时对海的记忆了。 ![]() 深圳的样子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出来,“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不足以形容她的芳华。她在华夏画卷上每一笔的勾勒都是精准且随性的,独有一番风流的韵味。我室友暑假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感叹道深圳这个城市是“上帝的赏赐”,它出现于一夜之间,像海市蜃楼一样满足人们所有的想象。它是一座矗立于海平面上的国际化现代大都市,处处高楼林立华灯璀璨;每当华灯初上时,深圳便退去了白日里的一切浮华,晚风徐徐中感受自然与城市的相结合--抬头可见月朗星稀,低头可闻白鹭轻啼。 3.情怀篇
常年在外,故乡对我们来说非常遥远,可每当我们在外面飞累了,我们都能回忆到故乡带来的温暖...... ![]() Jack Li 上海 某种意义上是出了国才体会到一些原来没法理解的东西?感觉最深的大概就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在这边总感觉有点冷清,虽然现在国内所谓的“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但是总会觉得有点寂寞。另外就是刚到这里的前两个月因为迷茫有点想家,不过真正熟悉之后就没什么类似的问题了。 Medy Mu 北京 出国之前,以为故乡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自己去走去闯;可真的走出了国门,才发现家才是自己的根,不管自己埋着头走了多少的路,落叶归根的理也还是在的 真的想回去再过一次节 James Li 大连 自己一个人到了美国才发现家里的温暖。虽然在这儿每天都很忙,也很充实,但是有时候,闹着闹着,会突然想起在国内的某些东西。一些很零碎的画面突然从脑海里闪过,就像电影的画面。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有过想家。刚开学还处于一种没有约束的兴奋里,然后慢慢的就开始想国内的生活,也会想自己的父母。没次开学前都说着不会想家,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这种感觉可能不管在什么环境里,身边有什么,都会有的吧。 Ivy Fan 青岛 中秋到了,不知道在地球另一边的那个承载着小小星河的地方,那几个与我紧紧相吸的人影,是否与我在看同一轮圆月。 Yolanda Zheng 上海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Alex Liu 上海 故乡,遥远,宁静,那和煦的阳光和绚丽的光景,给这黑白的世界敷上一层五彩缤纷的色彩,如浮生若梦一般 Bella Cui 北京 来到St.Stephens一个月了,说实话没有怎么想家,可能是没时间想吧😂。retreat最后一个晚上,老师让我们坐在石头上听自然的声音。伴着阵阵蝉鸣和温柔的泉水声,抬头望深邃的夜空,星星点点的钻石在漆黑的天穹上微微发光。突然脑海里响起Far away from home里的那句歌词“Where is home on the milky way of stars…”那一刻才意识到,原来离家那么远。 Cathy Xue 北京 在月光所致的另一边,思念过往的冬夏春秋。魂牵梦萦的故乡,却只能梦中忆。 Lisa Li 北京 每次想家的时候,都会看看天空。至少我们都在同一星空下,望着同样的月亮,想着彼此。 匿名 北京 如果问起我想念家乡的什么,我大概会想起我那张躲在角落中单人床和其上的蓝色海豚毛绒玩具,院子中一人高的蔷薇花和遮住窗户的南瓜藤,街头叫卖的老人自行车前摆着的油锅和一旁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豆浆油条,南锣鼓巷和前门老街中熙熙攘攘的人群…… 但是,比起家乡的城市和街道,我更想念在家时自由和独立带来的安全感。 我知道只要我走出小区门后左转就能乘上地铁或公交车直通城中心、知道我就能踏上共享单车去无数我想去的地方;我知道我最好的朋友就住在我的隔壁、知道就算我不带钥匙也不用害怕被关在家门外;我知道只要带着手机就可以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刷遍商场、知道可以板着一张臭脸和小摊老板讨价还价……一种我真的已经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成人的感觉,一种只有在家中才有的感觉。 Tyler Kuang 深圳 有她的地方就是家 Shear Huang 深圳 当我一开始来到St Stephen's的时候,躺在寝室的床上,心里却怀念着远在故乡的家。床,被子,枕头,处处都和这里的风格不同,却是我以前唯一的寄托。 我的故乡在深圳,那里的天,那里的人,甚至那里的外卖我都十分想念。可能那就是故乡的味道吧。 经过一个月,我逐渐熟悉了St Stephen's, 熟悉了这里的人和物,陌生的感觉也淡了不少,但始终有一幅定格住的画面在我心中存放着,那就是故乡的画面。 后记 By Sun Zheng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一年中秋节,想家。 转眼在美国留学已经4年多了,早已习惯这种一个人在外过节的感觉。要是在国内,这时候一定是跟家人围在餐桌旁看着中秋晚会吃着月饼;可在美国,只能在第二天早上打开晚会的重播,在亚米网上订上一盒天价月饼,跟爸爸妈妈打个视频电话以解乡愁。有机会跟三五好友去城里吃上一顿火锅却已是最大的幸事。 想念家乡,确实,值得想念的东西太多了。除了远方的家人,最想念的可能就是家乡的食物了。一笼小笼包,一顿火锅,一碗热干面,一瓶青岛啤酒,一桌海鲜,一锅涮羊肉,一席早茶,都是记忆里家乡的味道。天天吃着牛排,Taco,油炸食品,只能一直想念家乡的浓油赤酱,清鲜脆嫩,鲜香麻辣,汤酽味醇。 家在上海,一个繁华却不失庄重,时尚又充满东方元素的城市。最喜欢的城市当然也是上海,不管是在老市区的弄堂里徜徉,或是在市中心或者迪斯尼漫步,感受到的都是一种东西方合璧的独特韵味。在市区里,在梧桐树下骑一辆共享单车,慢慢飘落的白月兰花瓣在身边落下,闻着那花香,感受着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格。 想回上海,对,特别想回。不只是因为上海有我最好的家人和朋友,还有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息。 相信不光是我,所有人都想家了,不管想的是家乡的食物,远方的亲人朋友,甚至是自己房间里的那张大床。永恒不变的,是我们那颗想回家的心,那颗“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心。幸运的是,我们大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一个不会让人感到孤单的团体。 只身远离故乡,梦里归程迢迢,独眠思家不寐,倍觉秋夜漫漫。 在外的异乡人,不管是在外地还是外国,都缺失了来自家乡的那一丝温暖。我们自己也是只身在国外求学的游子们,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在外的游子们送来这缺失的一份感情。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再看看今晚的月亮,念念家里的亲人。 今夜,离家的你,想念故乡了吗? 另外,最重要的是 中秋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