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经典名著走出象牙塔

 上海阿华头 2018-09-23

     让经典名著走出象牙塔

——读《于丹〈论语〉心得》
​                                   
作者:阿华头 


一部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还能在2500多年后叩动我们的心弦吗?这个疑问被一个叫于丹的女士解答了。2006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好评如潮。于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用一种非常深刻而又饱满的浸润,来讲述自己从《论语》中获得的为人处世之道,让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合成为一种有效成分。于是观众间流传开一种说法:《论语》是药,于丹是引子如今,真正的学术超女诞生了,这就是41岁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女教授、系主任,正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的于丹。短短十天,《于丹〈论语〉心得》一书60万册首印全部卖出,加印20万册,订货10万册,总计销量90万册。


历来关于《论语》的研究太多了,各种集注、读解、译注、别裁等等。也曾有一些人,致力在现代生活中推广应用中国古代经典哲学思想。但于丹的《论语》心得并没有逐章解读,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讲,除第一讲是总括,其他六讲其实跳脱了《论语》的篇章,而自成六个角度。于是,于丹笔下的孔子就像一位朴素而温暖的儒雅长者,穿越了千古尘埃来到了现代人的身边。


这位四岁就读《论语》的于丹,把《论语》称为简单真理,相信所有最简单的真理,都不是从外在灌输的,而是从内心唤醒的。道不远人,这四个字是于丹题写在自己的新书《于丹〈论语〉心得》扉页上的,于丹说:《论语》说的是圣贤之事,但其中的道理 是简单而清晰的,其实真正的道理都是朴素简单,道不远人,敬而不畏,说的就是道理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只是太多的考证和研究,让这些道理显得过于深邃了。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走得太远了,已经忘记我们为何出发。于丹之所以被广大观众和读者所认可,就在于她没有把《论语》讲得高深莫测,而是将其中的简单道理提炼出来与观众进行毫无距离感的观众交流。她认为,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限简单的东西,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表面的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候并不矛盾。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能决定人生的宽度。经典名著离你远吗?不远。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于丹如是说。


 这本《于丹<论语>心得》的最大看点在于,孔子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像一个面目和善,言谈可亲的邻家老头,和满腹困惑的一大群看书听讲座的现代男女拉家常,他穿越2000多年的睿智远见、从不随意忽悠我们、点到为止般的留有思考的余地、甚至还很风趣很好玩,所以人们愿意听、愿意看这个年满2556岁的大老头儿与我们拉家常。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2007-11-08 22:59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 著 中华书局 2006年11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