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秋分及秋分后的养生

 常乐书苑 2018-09-23

 今天是9月23日,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大部分地区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我国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分养生:人们在养生中遵循着阴阳平衡的规律,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秋分后养生六要点:

1、慎防燥邪: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后,人们经常会感觉皮肤干涩、鼻子干燥、嘴唇干裂、咽干等情形。秋季五行金当令,金对应五脏中的肺。所以这一时节的养生,重在益肺润燥。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2、慎防悲秋: 秋分时节,虽秋意尚浅,树叶开始枯黄凋零,空气中已经蕴含了肃杀之气,这与金当令是分不开的。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目睹自然界满目萧索,本就有些糟糕的心情会转换成迟暮、悲伤的情绪。尤其是刮风下雨的天气,更容易让人平添一份秋天的惆怅。再看看“愁”字是怎么写的,秋天的心啊,老祖宗造字可是都有说道的。为保持心态平和,要善于自我调节,听听舒缓轻快的音乐,阅读修身养性的书,对情绪的调节很有好处;书法、绘画也是不错的选择。

3、注意保暖: 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中午时候的气温有时候则堪比夏天。而且还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每下雨后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样的天气情况,为了身体健康,就要及时增减衣物,早晚穿的多一些,以免着凉感冒;中午穿的少一些,以免上火。这时候比较合理的衣着是:上衣是短袖+外套,下身长裤或长裙。

4、适量运动: 此时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该不可过量,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适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这个时节的首选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适量运动既可调养肺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5、调整起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6、饮食摄养: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温馨提示: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防范,否则会加重危险。

漫话秋分及秋分后的养生

漫话秋分及秋分后的养生

漫话秋分及秋分后的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