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心态就是改变人生,说的一点都不错!

 刘恩捐 2018-09-23

文/程一帆


       逛中山公园,在玉鉴湖畔浩然亭一侧,蓦然发现了一株状似槟榔,却没有槟榔那高高的树茎,一开始还以为是地栽的散尾葵,皆因脱离室内盆栽而侏儒变巨人了。然而,一扫眼光,在茂密的树叶间,见到好几串腋生的桔黄色果球,一穗穗长得密密匝匝,一粒粒恰似微型椰子时,这才确定,它就是别名山棕的矮桄榔。

       经常在公园里闲逛,别的角落似乎从没有发现过矮桄榔。像这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在汕头,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找到第二棵。这种仿似槟榔而又不是槟榔的矮桄榔,一般都处于四季常青的状态,几十枝或上百枝近圆形的叶轴全都是基生的,在地上挨挨拶拶交错在一起,所有的叶子像是用剪刀剪过一样,羽毛状弯弯地往下倾斜,向四面展开。一袭翠衣婷婷袅袅,无风自娇轻摇摆,婀娜多姿风韵来。云层中的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叶隙,淡淡的映在那些长不大的果子上,显现出串串金黄灿灿的巨穂,与满眼碧青翠绿的叶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矮桄榔春天开花时,花是开在叶子下面的,花开时,不仅花朵非常漂亮,而且还能散发出一股温馨的香气,因而又名香桄榔。秋天结果时,果肉味甜多汁,原本可以有拇指头大,由于离开了热带地区,见到的果实只能有尾指尖大小。


       去过海南的人都知道,这种长相蓬蓬勃勃的灌木在海南岛并不奇缺。北宋绍圣五年,年届六旬的苏轼被贬海南岛时,于五月到达儋州后,无地以居,便息于桄榔林间。不仅宽慰地将搭建于桄榔林间的茅草屋命名为“桄榔庵”,还为之写下了《桄榔庵铭》,为后人留下了一篇重要文献。在《桄榔庵铭》中,苏东坡真实记录了自己被放逐海南期间所碰到的极其困窘的生活,也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放达旷怀,随遇而安的精神,是苏东坡思想中儒释道精神合一的集中表现。

       那时候,当地黎民披荆斩棘为苏东坡在现在的中和镇南污池一侧的桄榔树丛中建起了三间茅屋遮风避雨,他在茅草屋一住就是三年。苏东坡在儋州生活期间,与黎民和乐相处,亲如一家,为当地百姓打了一口井,还特别有感于桄榔叶子的庇护。在自称为“桄榔庵”中生活的日子中,苏东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不仅向当地黎民讲学,还策杖走在椰影婆娑的村落,在宁静的犬吠声中微醺,自己酿酒,上山采药,亲自下厨弄两个下酒菜,过着平民化的生活。在这篇《桄榔庵铭》中,面对海南岛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苏东坡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怨自艾,而是自我解嘲,因为身处蛮荒,身边没有医师,反而避免了京师庸医可能的误诊。离开海南岛时,他写下《别海南黎民表》的著名诗篇:“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并且,还挥笔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海南岛,苏东坡不仅历九死而不恨,而且认为,海南原生态的风情,是他自己一辈子所遇最好的风景;并且,他把海南岛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苏东坡在贬琼时所留下故事无数,他的平民化、乐天知命、幽默风趣,时至今日仍众口皆碑。在儋州市北门江畔的中和镇上,随便找一家茶店坐下来,当地老人说起苏东坡,总会说到他揶揄当地村姑的掌故。有一天,苏东坡酒后遇见一位标致的村姑,便吟诗道:“寻幽探胜意踌躇,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村姑见东坡取笑,立即回敬:“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因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听罢方知遇到何仙姑,待上前致嫌时,突然大雨倾盆,溪水暴涨。苏东坡悔恨难归,恰逢铁拐李来到,于是用铁拐化作一桥渡东坡过溪。

       站在浩然亭上,瞧那伴随着苏东坡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度过了三年的矮桄榔,诱发了一番沉思。欣赏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悟性。苏东坡当年在海南的故事,令人感悟到他那集傲岸、旷达、幽默、戏谑于一身的非凡的气度,“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是苏东坡一生的写照。这位一代文坛巨子,原本常以策论或讽喻诗披沥政见,获罪于敌,在世人心中,仿佛与政治家从不沾边;年届六旬了,还被以罪臣的身份被贬到中原人心生畏惧的蛮荒之地,当人们以为他无比悲凉之时,他的日子过得蛮轻松。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与挫折,这是难免的。遇到苦难,遇到打击,最要紧的,就是要有乐天知命的心态,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改变心态,就是改变人生。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