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技术美德封锁60年,竟被我国电焊工人攻破,每年省下巨款!

 赣州杨杨杨杨杨 2018-09-2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把这句话用在科学研究方面非常适合,因为可能我们身边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东西,其实背后也凝聚着几代科学家日以继夜的辛苦研究,他们研究的一小步,就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我国的“焊接机壳拼装制造第一人”只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但他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对技术的不断打磨,对机器的不断钻研,打破了国外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他就是杨建华。

从前我国的机械工业水平极其落后,所以不得不去进口那些又昂贵,后续维护和保养又繁琐的进口仪器,由于美国德国等国出口的一些机器上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相关的零件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出来,机器一旦损坏了,就只能用重金向美国和德国购买。

我国的西气东输是一个很好的工程,他惠国惠民,还解决了我国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可以带动西部发展。可由于有一项乙烯离心压缩机的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和德国掌握着,我们开展这项工程一点都不顺利,一直都得看他们的脸色。

于是我们准备自己掌握这项技术,不管花费多少都要啃下来,但是离心机的制造可不简单,仅仅是制造机壳就难倒了很多专家,就连美国和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掌握了技术以后也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造出来,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为了能摆脱别国的限制,杨建华夜以继日地看专业书籍,终于在消耗了1吨钢丝以后,成功制作出了能达到美国要求的离心机机壳,从此杨建华也一战成名,就连美德的专家也为他点赞。我国后来授予了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第二位能获得这个奖项的普通工人。

其实在现在的社会,这样一心钻研的人显得尤为珍贵,作为中国的“工匠”典范,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重视以及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