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技术美德封锁了60年,竟被我国电焊工人攻破,每年省下巨款!

 振王府图书馆 2023-01-11 发布于湖北

“中国50年都搞不出来机壳拼装制造技术。”这一技术是被美德两国垄断的高精技术,而这被垄断了许久的壁垒,竟被中国的电焊老师轻松攻克。

想要制造,提炼出各种材料和能源,离不开化工业的发展,而化工业所以仰仗的就是大型的化工厂以及炼油厂等,而其中为工厂输送和压缩各种气体的离心压缩机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图片

虽然我国50年代已经能制造出离心式压缩机,但如对标国外先进技术还是有所差距,起码压缩机的尺寸大小就与国外有着天差地别。

时间来到了90年代,随着进出口的放开,我国的确进口了美、德两国先进的大型离心压缩机,但无论是运输亦或是维修都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外国也不可能将压缩机中的核心技术拱手相送。

面对着被技术封锁了40多年的窘境,1992年的秋天,沈阳鼓风机厂召开了誓师大会,他们想要将压缩机的机壳由原来的锻造改为焊接拼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离心压缩机做大,来满足工业需求。

在会议的第3天,一名为杨建华的工人主动推开了工会主席办公室的大门,说他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



当时的工会主席赵主席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官僚作风,而是斩钉截铁的给了杨建华一个明确答复,那就是“我愿为你请战”。

说起杨建华,只是沈阳鼓风机厂的一名工人,他在1969年的冬天就走进了沈阳鼓风机的大门。

图片

别看他是初中文凭,但要知道,我国在1953年时才完成了扫盲工作,初中文凭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已算是较高学历。

杨建华深知自己是一名工人,也知道自己的职责,他自学了金属工艺、机械制图,还有他最拿手的焊接工艺,光这些专业理论,他的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

就这样,他在沈阳鼓风机厂一干就是20多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傅。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瓷器活,杨建华接到了此次任务,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工作。

他是先找到见过国外焊接拼接机壳的少数领导,并找到了已知的简单图纸,将150多个零件拼装出了一个重20吨的机壳。

当然这只是第1步,而后他又与同事们反复计算,寻求各个零件之间力的作用,甚至制定出了三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杨建华和自己的工友以及工程师,从清晨干到黑夜,攻克了多道难关,虽然历经磨难,但成品也在三个月后正式诞生,经相关部门的检验,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甚至能与国外的产品掰一掰手腕图片

时间到了1997年,杨建华再一次推出了“一、四拼装法”,将制造机壳规范化,程序化,可以大规模的推广。

随后杨建华凭借着惊人的技艺,在沈阳鼓风机厂创造出了第1台国产化的36万吨级的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由此,他也被称为“中国焊接机壳拼装的第1人”。

目前网络上部分文章在写到杨建华时,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焊接工人,但此焊接工人非彼焊接工人,他是有一个拥有多年经验并有扎实理论基础的老师傅,在军队中就相当于一级军士长的存在。

而20天就完成焊接机壳,攻克了技术难题,其实也并非事实,杨建华和工程师们是历尽了日日夜夜,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且不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才得此成就,说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此项壮举,是对他们辛勤工作的亵渎。

对于杨建华及其团队的创新技术,的确收到了美、日等国制造商的订单,但具体金额不详,有人说10亿,也有人说10多亿,但保守估计应该产值能达到上亿元。

杨建华作为中国焊接机壳的第一人,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榜样,他不仅为化工厂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是为国家添光添彩。
编辑: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