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木香草堂 2018-09-24

 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摘自家长来信

张老师你好!
        我把你博客上的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些题打下来,给我女儿做。她几乎每套题都要错一两道,可把我气坏了。你帮我分析一下她的问题所在。我觉得她的理解能力有点问题。比如说,有道题: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问可以剪成几段。她回答:两段。她是从对折处剪的,不明白题意。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上个学期学的找规律那章,有道题大概是这样的:
        要求在横线上写上适当的数字。
        ******  ##   *****  ##  ****  ##
        ——  —— —— ——  ——  ——  ——  ——  ——  ——
        我家丫头写的是:3  2   2   2   1  2   0   2 ,后面不知写啥了,空了两个空。仅这一题,扣了9分,回来我看了火冒三丈,完全不知题意。其实她是会做的,她不知道应该写上相应的数字,而是顺着规律接着往后排。
        我很担心以后的应用题她怎么办?其实她的语文成绩是很好的,不知道为什么一遇到文字题之类的,就犯糊涂了,张老师,你能否告诉我该怎样教她?

 

 

快乐老师回复


        首先感谢这位家长对我的信任和对我的博客的支持。根据家长所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
 孩子做错题是正常的事情。
        对学生来说,答错几道题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我的博客上的数学题都是有一定灵活性和难度的题目,所以我在题目前面通常要加上“本套题有一定难度,家长在让孩子解答时,注意不要要求太高”。作为家长,应该帮助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予以讲解或辅导,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家长要求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纠正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知的过程。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宽容心和平常心,同时要懂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
        你的孩子能够每套题错一两道已经相当不错了。在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上行走,每人都只剩下最后一壶水,乐观者说:“我还有一壶水,我能走出沙漠。”悲观者说:“我只有一壶水,我怎么办啊?”结果乐观者非常自信地走了沙漠。同样是错题,乐观的家长看到孩子说:孩子不错嘛,这么难的题,只错了一两个,并帮助孩子讲解做错的题目。悲观地家长说:你怎么又错两个道。让孩子在伤心和自责中学习知识,心情可想而知。
二、
 不能责备孩子的知识错误。
        儿童对某学科的兴趣,通常是通过在学科中成功的喜悦获得的。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喜悦越多,就会越喜欢该学科,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厌学。所以有时宽容孩子和淡化所犯的知识的错误,给以孩子适当的帮助,给他信任,相信孩子的潜能,这不仅不是纵容,反而是使其“改邪归正”的最佳方法。如心理学家库利“镜中我”的理论所揭示,人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会把他人作为镜子,从中照见了自己,即自我评价源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心理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极暗示”,如:“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真有问题,让他消极对待自我的学习。
三、培养孩子理解应用题意的能力。
        孩子对于一些应用题目的表述,不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是正常的。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害怕的学习内容。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克服难点,诱发学习兴趣。 
        如上例中的“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问可以剪成几段。”孩子做错了,我们怎么纠正呢?可以让孩子用绳子做实验,考试的时候没有绳子怎么办?用纸条代替绳子,很多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只能对题冥思苦想,就没有想到动手试一试。如五年级数学题中,把一张正方形对折,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果学生找一张纸立即动手实验,马上就能知道答案。但有些学生不去动手,随意写个答案。
        有一类应用题如“一筐鸡蛋连筐重36千克,一只筐重2千克,买6筐鸡蛋共重多少千克?”孩子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不能理解题意,如果家长急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孩子是很难明白的。聪明的家长设计了两个场景,要他们做一个“工商人员”看哪一个小贩的做法是合理的。场景一:一个老婆婆到市场买鸡蛋,小贩在称蛋时,连筐都算上了,要婆婆一起付钱。场景二:一个老婆婆到市场鸡蛋,小贩小心地从筐里取出鸡蛋,拿到秤上称,只要婆婆付鸡蛋的钱。之后,讲哪一个小贩做法是合理的,孩子会认为第二个小贩做法才是合理的,并说明其中的原因。由于有了实际的经验,就能正确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依照类型题目编一些应用题,并进行解答,孩子的兴趣很高,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创设实物场景的方法进行应用题的学习,重视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孩子“学以致用”,获得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c2c580102va3t.html

 

 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