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佳节,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幸福安康哟。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年轻人应该学着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去开辟更大更广阔的天地。 的确,随着城市生活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到外地读书、工作和生活。然而,每逢佳节的时候,他们又将在哪里倍思亲呢? 对于“社区”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平日里接触到的社区生活,出现最多的身影就是老人跟小孩了,总觉得缺少了许多社区生活该有的活力。 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每到周末,亦或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最喜欢的娱乐竟还是窝在家中看电视、打游戏还有撸猫。 原因众多:
于是,大家的生活圈变得越来越小,脱单无望,只好梦里暴富了。 为了解决年轻人的这一痛点,设计公司Lab D H受银城地产委托,在南京打造了一个集青年人聚会、社交、会谈和创业于一体的乌托邦国际社区:Kinma Q 青年社区。 Kinma Q 青年社区
Kinma Q 青年社区以“缘圈”作为景观设计的策略,通过“圆圈”的空间语言创造聚集年轻人的“缘圈”,即因缘分聚集在场地的不同功能的“朋友圈”。 在这座1.7公顷的青年社区中,结合建筑的业态布置了各种主题的“朋友圈”:运动圈、阅读圈、分享圈、互动圈、开放圈、多功能圈和聚会圈。并通过一条多功能步道将这些“朋友圈”贯穿起来,紧凑而有序地串联一系列开放空间。
Kinma Q 青年社区的西北广场作为社区的展示区首先建成并对外开放。一条弧形的坡道将行人引导至展示区前广场,广场上有两个“朋友圈”:剧场圈和互动圈。 在这里,青年人根据自身的兴趣寻找并发现不同的“朋友圈”,探索与领略属于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充分解放了自身的“社交天性”。 除了通过各种“朋友圈”,解放年轻人的“社交天性”以外,在打造青年社区空间这一领域上,自然少不了要为年轻人带来超出他们期望的生活方式。 深圳you 国际青年社区 在深圳龙岗区,有这样一栋烂尾的宿舍楼,经过多年的闲置,现已经破烂不堪。然而经过普罗建筑公司的一系列升级改造,原来的烂尾楼现已变身成更有居住质量的青年公寓社区。 这栋宿舍楼由于楼体一层至三层为其他商户使用,可以利用的空间仅有两部分,即首层一个独立的社区入口,其次就是上面的三层至七层宿舍楼作为居住的单元。 除了正常宿舍楼的室内外空间,裙房屋顶楼体两侧还有两个巨大的天台,这让看起来不会有任何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多了一个新的出口。 普罗建筑提出利用现有的天台,设计一个位于城市上空,能跑步,能看落日,能发呆的“天台之家”。这样,社区就在空间气氛的层面上和城市形成了链接。
对于这样特别的一个“天台之家”,普罗建筑的设计师回应道:
环形,代表了共享与聚合,十字代表了YOU 的品牌和活力。普罗建筑利用环形和十字组合起来的几何图案,在三层天台形成了一个功能多变的公区。 通过一个架起的平台,人们从楼中走到中部的17米直径的白色环状帆布笼罩的空间,四个集装箱组合成一个十字位于其中。 十字由四个集装箱组成,分别是,书吧,厨房,影院,餐厅的功能。 通过和外部环形走道的链接,获得了多种活动的组合模式,室内外的空间通过折叠玻璃门链接在一起,凉爽的微风穿堂而过,人们三两或坐在连廊观看夕阳,或在屋里聚会三国杀,尽情享受城市的天空。 在这片被大量树木环抱的亚热带场地上,相信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更好的放松和满足。
在这个天台之家里面,还有一块运动区,充分满足了当下年轻人的运动社交。外部的围合从北区的艺术之环变成了实用型的120米跑道线。通过南区的跑道望向外部,在不远的地面上就是另一块篮球运动场,让两者产生因缘际会的时空交错感。 傍晚到来,在城市上空跑一圈可能比健身房更有吸引力。跑道中间是交错布置的“健身盒子”,通过折叠门的设计,可以完全敞开,和跑道空间进行联通。 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天台之家”里生活,我们似乎找到了所有超出预期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南京的南京Kinma Q 青年社区,还是深圳的you 国际青年社区,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多功能融合,全方位塑造专属年轻人的生活场景。 在这里,我们不用出远门,便可以充分享受到娱乐、社交、运动,甚至是商业互动等多种年轻化的功能,让这座我们正在打拼的陌生城市也变得柔软了起来。 年轻人总是喜欢追求自由,他们不拘一格,个性张扬。 所以回归到青年群体真正的核心需求所在,这样才能打造适合年轻人的居住空间。以更方便、更有趣、更有效的社交手法吸引年轻人回归现实中的社区生活,让青年社区也成为他们的一个新的“家”。 最后,祝福大家在月光温柔的照耀下,度过美好的中秋佳夜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