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下齐国70余城的乐毅, 为何没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

 山地之仔 2018-09-25

聊篮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为名将的登场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其中,就白起、廉颇、李牧、王翦这四位将领,就被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对于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却没有跻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对此,在笔者看来,就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将领,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是因为这四人都来自于战国后期。与此相对应,就孙膑、吴起、赵奢,以及本人所要说的乐毅,虽然都拥有不俗的战役,特别是魏国大将吴起,一生几乎未尝败绩,但是,因为历史时期的不同,所以这些将领都没有被纳入到战国四大名将中。

其次,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出自秦国和赵国这两个诸侯国。在战国后期这一历史阶段,因为魏国、楚国、齐国的衰落,秦国和赵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对于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将领,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比如廉颇、白起都曾参与的长平之战,就是战国历史上最激烈、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至于王翦和李牧,前者率领数十万大军投入到消灭六国的战争中,而后者在和秦国大军的较量中展现出了一流的军事才能。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乐毅这位将领,虽然后期来到了赵国,但是却没有像廉颇、李牧获得经常指挥赵国大军的机会,也即没有指挥战国后期最精锐士兵的战绩。而这,无疑是乐毅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将领存在差距的地方。同时,就乐毅连下齐国七十城的战绩来说,笔者也认为无法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将领的战绩相提并论。公元前284年,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就此战来说,是燕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这五国的大军一起进攻齐国。

最后,在这五国中,燕国的士兵可以说是最弱的,而强大的则是赵国、魏国、楚国的大军。当时的赵惠文王,甚至把赵国的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让他指挥赵国的军队。而就这一支赵军来说,是胡服骑射后的精锐力量。由此,就乐毅来说,之所以能够攻下齐国70余城,依靠的是燕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这五国的大军,而对面的齐国君主也犯了一系列不明智的错误,最终成就了乐毅。由此,在笔者看来,乐毅攻下齐国70余城的战绩,是建立在五国联合进攻齐国的基础上,这也和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将领的战绩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并且,除了攻下齐国70余城的战绩,乐毅就几乎没有其他比较耀眼的战绩了,这也是其没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重要原因。

文/情怀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