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能代表王羲之的风格吗?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9-25

时序秋日,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春天的人与事,到了秋日,已与初衷相违,王羲之感叹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有时候,我真的喜欢这样一种淡淡的无助与忧伤的感觉,因为在现世世界中,似乎已失去了更多的让人遗憾与感动的东西,世界处于争斗与阴谋之中。

没有激情、没有愤慨,没有浪漫、没有遐想,无疑于对人精神的扼杀。古之经典之作,皆有故事,大之如长城,小之如雕虫之技的书法,皆与充沛的激情相关。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册》、颜鲁公的《祭侄文稿》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倘若,认真的读读王羲之的书帖的文字内容,会让人心旌浮动,慨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新鲜的花样。因而,王羲之在与朋友相聚兰亭之时,感慨有加,并将之记入兰亭雅集中——《兰亭序》。这一篇友朋相聚的事件,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其不平常处是因为艺术而让之传之千古,成为不朽之盛事。

我最初喜欢《兰亭序》,并不是因为那一篇书法,而是早年学习古文之时,这一篇文章赫然载入《古文观止》中。那时我正值年轻,诸多不如意于现实,读其文辞,心绪飞扬,正好契合了那时的心境。即使现在看来,我依然觉得王逸少这一篇文章,足可抗衡历史上诸多的文史学家。

从事艺术这么些年,心绪总是处于起伏之中,或缘于艺术或缘于现实,也曾经写过不少的诗歌记录下了我那些不平凡的过程。

混了半辈子了站在窗口 望着森绿的那片林子野花还心生感动

一条叠向远方的小径堆积着一层层的脚印如松一般的年轮随野花而走远

历史迷雾重重,就是关于王羲之的生卒,你网络一下,净些无聊的说法,那些出版的书籍也敷衍了事,所有的事都得自己找出一手证据来判定。然而,不变的是,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些事,这么一些人,不必斤斤于那些没用的细节。这也是研究书法乃至研究学问的实用主义吧。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不会明白其内在的规律。譬如,《兰亭序》是不是代表着王羲之?王羲之艺术的真正风格是以什么作品为代表的?

当下的教科书,当下的关于书法的书籍,都基本一个调,就是把《兰亭序》等同于王羲之。中小学生、大学生乃至平常的书法爱好者,更是一提王羲之就只知《兰亭序》,更无暇顾及王羲之其它书帖,而提及王献之的作品甚至鲜少知道,这让人赧然。王羲之兰亭雅聚,是王羲之去官之后的一次活动,而所记录的兰亭诗文集序言,则仅仅是其书法中的一个长篇幅的作品而已,基于真行书写的。但阁帖、绛帖等帖中所记录下来的,则多是其草书,就是说,真正代表其艺术水准的、展现其艺术能力的、使之千古的书法作品是其草书作品。草书,是书法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形式。王羲之一生的书札,多是用草书写就,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基本上都这是这样一些作品刻本。最有名的王羲之作品集宋拓本《十七帖》,我们可以感受的更深刻。

读其《十七帖》,里面与朋友及家人的书札文字,常常让人感叹,甚至亦不再关注其书法如何?

这样一些情真意切的文字,信手而书,寄往远方,哪有功夫来考究书法的表现?这就是无表现的表现,本真就是一种最大的表现!这也是我们今天对待艺术最大的缺陷,无情而书所形成的只为表现而表现,真正的艺术,是基于不表现而表现的真实能力展现。

学《十七帖》那一年,我熬夜过甚,开始脱发了,便又写了一首小诗,聊遣时日:

在我的语词系统被毁灭之前我宁愿先卸落高原巅顶的这一片干涸的黑松针

彼时,拾掇在一起进行编目列码以日子为编号以时分为其后缀栽植于光明顶上曰:左边是文右边是书

而现在,我还可以酷一把从洗头盆里打捞起这一匝霉变的松针时我确信,照此下去我的高原不久将坦坦荡荡其亮度足以使年轻女人望而旋走

耿仁坚/20180924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