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国博士、现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美术史、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论文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具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 、“2018中国文字·书法论坛”、“首届全国美术高峰论坛”(2018)等。 出版专著:《王诜<烟江叠嶂图>研究》(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中国绘画名品31:王诜<渔村小雪图>》,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版;《历代山水画名作解析: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历代山水画名作解析:元·<王蒙具区林屋图>明·王绂<山亭文会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合著:《佛教艺术经典(第一卷):佛教艺术的发展》,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剑阁觉苑寺明代壁画》,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参著:《美术考古一万年》(魏晋隋唐书法),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学术论文在《民族艺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书法》等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 艺术评论在《中国教育报》等各级报刊刊登20余篇。 美术作品在《美术观察》等发表百余幅。 绘画专题刊发于《艺术品投资与交流》《画院》《中国书画界》《美术界》《民族美术》《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联合日报》《文汇报》《大众日报》《澳门日报》《旅游时报》《新闻晚报》《神州诗书画报》等数十家重要媒体。 书画作品20余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被公私机构和个人收藏。 夏日山居图 宣纸 2011年 白云山岳皆文章 136×68cm 宣纸 2013年 此处是仙家 136×68cm 宣纸 2014年 柳绿更带春烟 68×68cm 宣纸 2014年 山光弄烟翠 33×33cm 仿古卡纸 2015年 溪山雪霁图 68×68cm 宣纸 2015年 湘妃雨后来池看 132×28cm 宣纸 2015年 张荣国 雪霜消融图 46×70cm 宣纸 2015年 幽谷松泉 136×68cm 宣纸 2014年 聚泉68×68cm 宣纸 2015年 生命的律动 34×34cm 宣纸 2011年 名家评论辑录 阮荣春 著名画家、理论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荣国科班出身,为丰富学养开阔眼界,硕博期间由原来的国画专业转向史论研究,虽然画的少了,但却站得高看得远悟得快了,画的境界自然也就不一般了。他对山水画的继承不囿于一家一派,既酷嗜北派大山大壑的气势磅礴,又喜南派小桥流水的清秀文润。既沉浸于院体的严谨与理法,又浸淫于文人的放纵与情趣。亦不疏离造化,把自然界的奇山秀水储于胸中、付诸笔端。因此,不同的艺术因子在其画中得到了有机融合。或用笔粗放恣肆,气势磅礴;或细腻严谨,明净圆润;或线条流转,清秀雅静……尽管风格不尽相同,但画中始终充溢着一股灵动之气、清逸之魂、韶秀之韵和文雅之风。 ——摘自阮荣春 《心归尘世外,时与青山语:张荣国山水画略论》 荣国山水以浅绛见长,笔墨淡然,意趣高旷,亦如元之赵吴兴(即赵孟頫),余有望之。壬辰初冬荣春于海上。 —— 阮荣春题张荣国《溪山雨霁图》 顾平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著名理论家、画家 荣国是一个极富潜力的青年学者型画家,其人品、画品当为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荣国艺术的精进,源于他多年来的兴趣,先习得中国画技能,继而专事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可谓技道并举、相得益彰。对于他的画,概而论之,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求画之“趣”。趣从情出,源于心,寄于景,借造境生趣,运笔择墨增趣。其画构图别致,取景新颖,笔墨随性情而生发,用笔挥洒而少做作。荣国的画,营造“情境”而非一味戏弄笔墨。 第二,以“雅逸”为宗。荣国承续的是典型传统文人画之路,不媚俗、不甜腻,不油滑、不狂躁,平和典雅,意境幽远,读之、品之,余味甚足。 第三,寻“根”探“源”。荣国所探之源,乃传统之源、自然之源和心性之源。近代著名画家金城有“广学艺派,集其大成;发扬光大,脱胎出新”的箴言,荣国秉承这一理念,苦苦求索。所谓“集大成”,就是要走进传统、吃透传统、消化传统;所谓“脱胎出新”,则讲借师法自然并得心源。荣国的画师承路数广,他试图兼取南北画风之长,融古今为一体,逐渐走出自己的面貌。这是一条艺术的坦途,也是艺术生发之“根”,无疑荣国已经踏上了征途,正向目标一步步逼近。 荣国的画,在正能量的支撑下势必会奔放耀眼,臻于完美。 胡光华 美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 平时,我从来没有用过“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来评价同学、朋友戓其他人;但是,时隔一年多我再看到张荣国博士时,发现他的中国画面貌焕然一新,实在令人惊异!这就是闪现在我脑海中脱口而出想说的一句话。 要论荣国博士的中国画之新,我挑几个显著特点,分述如下: 一是画题的创新,开阔了中国山水画题材内容的新天地。他画了不少水田山水画,如《雾气轻纱遮绿田》、《生命的律动》、《舞》等;那些平常微不足画,难为山水画家们青睐的山田,却像一块新大陆被他发现,竟然在他率意奔放的水墨笔触造化下,描绘得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他笔下的“微物”(山田)足以给我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全新的审美体验。 另一种画题的创新,是寓意自然对象以“尤物”的品格。像《山若雄狮》,取山势造型雄壮伟岸之姿为画题,赋予了山水以“尤物”的意象;而《瀑吼松吟青山合》、《青山聚祥云》和花鸟画《不恋珠玉心飞翔》等,则把几种自然景物寓意为人格化、诗意化的“尤物”,画题新颕别致。荣国博士由于画题的创新,其画作亦当属上品之列。 二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境于寻常之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勤奋研究中国绘画和坚持不懈中国画创作,荣国博士的眼界开阔了,胸次廓彻,技道并进。如果说他作的《梦中仙境》、《误入仙境》还可以窥见古人浪迹桃源仙境画意格法的影子,那么到他画《仙境图》时,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尖顶高楼、红瓦白墙隐现于烟林湖光山色之中,一派现代山水灵奇气象,不似古人桃源仙境胜于古人仙境。不难看出荣国的《仙境图》“透入性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是致力于寄现代山水妙境于寻常之外,力图山水画意境的创新。显而易见,他的山水画已以独创的清新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然,《仙境图》的妙境创新并不是孤例,诸如此类的山水画还有《归帆点点曲满湖》《苍龙凌霄汉》《夏日山居》《倩影图》《云住山色佳》《江浦归帆图》等一系列作品。这不仅证明他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实力,而且还有锐意创新的胆识、学问和才气。可以展望,只要荣国博士读书饱学,胸次廓彻,技道并进,来日必创辉煌成就! ——节选自《靑年画家张荣国的中国画略论》 乐震文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 荣国的山水画,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可简括为三个词:雅静、有景、有境。所谓“雅静”,就是其画洋溢着一股文雅静逸之气,用笔用墨不狂野不怪异,构图新颖但不离奇,设色淡雅文气。这样的画看后能使人心灵得到平静、得到净化。所谓“有景”,就是宋代郭熙所讲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能使人身临其境,而不是一味的游戏笔墨,玩弄观念。所谓“有境”,直白点说就是有情致、有韵味,耐看、耐读,心游其中乐而忘返。荣国画画的路子走的很正,是文人画的路子,既做学问,又搞实践,二者能够融会贯通,相互激荡,这为其画走向丰满积淀了充分的营养。相信通过荣国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取得大的成就。 山亭文会图>王蒙具区林屋图>晴峦萧寺图>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