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自己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论语》学习195-196

 背后国文 2018-09-25
 

泰伯篇第八·一一(195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钱穆译先生说:“若有人能有像周公的才那样美,只要他兼有着骄傲与吝啬,余下的那些才,也就不足观的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假如才能的美妙真比得上周公,只要骄傲而吝啬,别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傅佩荣译】孔子说:“即使一个人才华卓越有如周公,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其他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赏了。”

美,好。这里指才之美。使,假使。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这样卓越的才能,但假使他骄傲且吝啬,那么他其他的部分就不值得欣赏了。古文就是这样拗口,本章的意思是说,周公的才之美让人称赞,但如果他骄傲且吝啬,那么他的卓越才华也不足以赞美了。

周公一直被孔子所推崇,是因为其不仅有才,更是有德。周公制礼作乐,辅佐武王、成王治国理政,是他才能的表现。完善礼乐,致政成王,是他有德的表现。德才兼备,才显得才之美,如果有才无德,谈何才之美。

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时期都不乏有才之人,他们才华横溢踌躇满志,在他们专业的领域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但他们中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让人称道的榜样形象。有德之人才会万古流芳,为人尊崇,有才无德之人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很多,他们开疆辟土兴国安邦,建下了赫赫功勋,但他们有什么让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的呢?德高望才重,高尚的道德、崇高的品行才是流芳百世的最大功绩。

 

泰伯篇第八·一二(196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钱穆译先生说:“学了三年,其心还能不到谷禄上去的人,是不易得的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读书三年并不存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傅佩荣译】孔子说:“入学读书三年,还未起做官的念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至,心之所至。谷,指俸禄。

孔子说,学了三年了,但心一直不往做官上想,这是很难得的。为什么不往做官上想,表示好学,心在学上,而且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还没有能力出去从政。孔子用这句话来赞扬好学、谦逊的人。

现在的人正好相反,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一有机会,不管自己能不能胜任,不管自己努力的方向,就跟机会走了。但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的人即使抓住了眼前稍纵即逝的机会,但如果日后不好好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胜任并且自信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机会最终也会失去的。

我们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比如读书,就应该在年轻时期努力做好。此时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读书钻研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工作,学业有成后,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年轻人的冲动莽撞的毛病也渐渐收敛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了。又如品德修养,经历一番社会的风吹雨打考验后,慢慢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做人的不足,开始反省、反思自己该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趋于成熟,此刻修炼自己成了最佳时机。所以,无论怎样,我们对自己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适合自己的和不适合自己的、自己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心里要明白清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