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三八式步枪的6.5mm步枪弹到底强不强?

 昵称m5Gu5 2018-09-25

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mm步枪弹杀伤力大小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了,彩云发现很多对小口径步枪弹(好吧,直说吧,就是到处招黑的5.8x42mmDBP87式步枪弹)杀伤威力的误解都与日本6.5mm步枪弹有关,甚至在我国小口径步枪弹立项早期,军内一些老干部也有疑虑,疑虑的起因也是日本6.5mm步枪弹,说这种步枪弹直进直出,致伤效果差,所以对小口径步枪弹的价值持怀疑态度。彩云记得90年代的《兵器知识》、《轻兵器》杂志,在介绍弹道创伤学知识的时候,也曾经拿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mm步枪弹举例子,说这种步枪弹存在飞行过稳倾向,命中人体也不容易失稳,致伤效果欠佳。应当说,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到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6.5mm步枪弹又被过度解读,说日军过分追求穿透力,造成6.5mm步枪弹穿透力极强,停止作用不足(又是把侵彻力和停止作用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又过度解读出“日军拼刺刀要退子弹就是怕近距离走火子弹过穿透杀伤友军”,总之,过度解读是中文网络军圈的一大恶习。

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x50mmSR步枪弹是诞生自上世纪初的一种老式步枪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烟火药代替黑火药成为枪弹的发射药,枪弹口径经历了一次缩小的浪潮,普遍从10mm以上缩小到7-8mm,其中有一些国家“用力过猛”,直接缩到了6.5mm级别,这种“用力过猛”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弹药重量、节约原材料、并减小步枪射击后坐力,这里面就包括资源匮乏的日本。

日本6.5x50mmSR步枪弹,从左往右为:尖头弹、圆头弹、两发木弹头空包弹、两发“狭窄射击弹”。狭窄射击是日军一种有特色的训练科目,它用专门改造的训练步枪发射特殊的狭窄射击弹,这种子弹用回收的空弹壳复装,发射药为黑火药,弹头又短又钝又轻,用于在室内靶场近距离射击缩小的隐现小靶,提高士兵的应用射击能力。

早期的6.5x50mmSR步枪弹是圆头弹,全弹重22.25g,采用半凸缘瓶形黄铜弹壳,白铜被甲的平底铅心圆弹头,弹头质量10.5g,装药为2.1g方片单基药,初速630m/s,枪口动能约2000J。这种圆头弹配用于三十年式步枪,参加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

6.5mm圆头弹,弹头被甲为白铜(这5发是一战时期英国生产的)

在20世纪初,各国陆军都在研发尖头步枪弹,日本也将6.5x50mmSR步枪弹改为尖头弹,新式尖头弹弹头重量为9g,白铜或者黄铜被甲,铅芯,发射药量增大到2.3g,初速也大幅度提高到770m/s。日本三八式步枪发射的主要是这种尖头弹,除了用于步枪,还用于三八式、四四式骑枪、十一年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和三年式重机枪,从1910年代一直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时大量使用的6.5mm尖头弹,为节约稀有金属弹头被甲改为黄铜

三十年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和后来改为7.7mm口径的九九式步枪

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宪兵,拿着三八式步枪

虽然6.5x50mmSR步枪弹在同时期步枪弹中口径最小,但是它的弹道性能和上世纪60-80年代出现的现代小口径军用步枪弹完全不同。现代小口径军用步枪弹有个重要特征就是轻弹头高初速,突出400m有效射程内的弹道性能和命中人体时的动能释放,初速普遍在900m/s左右,弹头很轻只有4g左右,又轻又快的弹头击中人体非常容易失稳导致破裂或翻滚,制造出很大的创伤。但是三八式步枪发射的6.5mm步枪弹这些特征都没有,它还是一种传统的大威力步枪弹,只不过在大威力步枪弹家族中属于口径较小、后坐力相对较柔和的型号。所以,拿三八式步枪的6.5mm步枪弹去肯定或否定今天的小口径军用步枪弹完全是把两个不搭界的事物强扭在一起。

说6.5mm步枪弹“过分追求穿透力导致停止作用不好”也不正确。这种步枪弹既没有很高的初速、又是铅芯弹、没有钢芯等提高侵彻力的结构,其侵彻能力并不算强。它在中远距离上致伤效果不可靠并不是因为“过分追求穿透力”,而是因为它偏低的初速、过小的缠距和外形细长重心又过分靠前的弹头。

前文提过,6,5mm步枪弹用三八式步枪发射时初速约为770m/s,在当时的步枪弹中属于偏低的,加上弹头重量相对较轻,存速性能差,飞行距离一远速度更低;偏偏三八式步枪的膛线缠距很小,子弹出膛后自转速度很高,加上弹头细长重心靠前,子弹在飞行中有过稳的倾向,击中人体后既没有很大的动能(因为弹头轻、速度低),又因为重心靠前缺乏翻滚力矩,往往就直穿而过,形成一个平直规律的伤道,这才是三八式步枪子弹致伤效果差的真正原因。

但是在“近距离”,三八式步枪发射6.5mm步枪弹却有令人意外的致伤效果。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医疗文件记载,三八式步枪近距离击中人体的子弹会发生破裂,弹头变形,形成很可怕的创伤,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也对这种情况有记载。有种说法说日军故意削薄了弹头被甲,既节约铜材,又能变相达到“达姆弹”的效果。其实这并不是日本人有意为之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个意外:6.5mm步枪弹为了减小对膛线的磨损,弹头被甲前半部分厚,后半部分薄,但这种设计在近距离击中人体时,弹头后半部分的铅芯会因为惯性向前挤并膨胀,把较薄的被甲胀开,使弹头扩张变形失稳,大大提高了能量释放。不过这个“近距离”得多近呢?按照二战美军医疗部门的统计,6.5mm步枪弹在存速超过2400f/s时(约730m/s),击中人体后会从弹头尾部开始变形甚至碎裂,按照三八式步枪的射表,100m距离上弹头存速为701m/s,也就是说,只有100m不到的距离上射击才会有这种效果。这还是用枪管较长的三八式步枪发射,如果使用枪管较短的三八式骑枪、四四式骑枪发射,因为枪管短初速更低,这个距离会更小,“弹头过稳”、“直进直出”的情况会出现得更早。

网上找到的一个6.5x50mmSR尖头弹剖视图(著作权属于原作者所有),注意它的弹头被甲弧线部分厚,圆柱部分薄,在近距离击中人体时较薄的部分容易破裂,制造出意想不到的致伤效果。

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上。因为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弹膛升温快容易导致发射药自燃事故,给大正十一年式机枪用的是专门的减装药弹,初速更低;再加上轻机枪枪管没有三八式步枪那么长,雪上加霜,所以直进直出的情况更加提前,枪弹致伤效果更糟。不过这种原本供轻机枪使用的减装药弹在日军手里还有一个用处,就是配发给九七式狙击步枪使用,在枪管较长的九七式狙击步枪(枪管长度和三八式步枪一样)上发射减装药弹时,枪口噪声较小,几乎看不到枪口焰,能隐蔽地狙击对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较多。

九七式狙击步枪

至于“日军拼刺刀时退子弹是因为三八式步枪子弹穿透力大容易误伤”更是牵强附会,甚至连“日军拼刺刀时退子弹”都是一个谣传——日军作训的规范性文件《步兵操典》上从无拼刺刀要退子弹的规定,只有在早期的草案中有关保险的规定,到1940年定稿颁布的《步兵操典》中,关保险的动作都省略了。三八式步枪是旋转后拉枪机的非自动步枪,如果射击后没有手动退壳,枪膛里只有一个空弹壳,完全没有走火的风险,没有退子弹的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