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豪灭佛遭远斥,侄孙蓝关表深情

 快乐老年435 2018-09-25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文豪灭佛遭远斥,侄孙蓝关表深情

丁启阵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为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怒龙颜,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离开京城长安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作此诗寄托感慨。

诗题又作《贬官潮州出关作》。

2

文献中记载的蓝关道,北起咸阳,南至荆楚。途径陕西蓝田县城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七盘、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后到达古蓝桥,再由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入商洛,出武关,抵达秦岭东南各地。

今天广东省东北部龙川县与五华县之间也有一条“蓝关古道”,这是因为地形与蓝田县那条相似而得名,跟韩愈没有关系。

3

韩愈谏迎佛骨进入皇宫等情节,《新唐书·韩愈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月乃送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极谏。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4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散文佳作,大致内容如下:

先是列举上古佛法未入中国之前,帝王的长寿和在位长久,“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接着列举佛法传入中国之后帝王在位的短促和祸乱情况,得出“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佛不足事”的结论。指出唐高祖李渊当年曾有过排斥佛法的动议和不许度人为僧尼的规定,认为宪宗理应继承先祖遗志,不该纵容佛法盛行。警告当朝皇帝,假如他被佛法迷惑,百姓效法,必定会出现不务正业、断臂脔身、伤风败俗等严重后果。韩愈认为佛祖本是外国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其枯骨是“凶秽之馀”,不宜进入皇宫大内。韩愈要求皇帝遵循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训诫,“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为了说服皇帝,甚至以自己性命赌咒发誓,“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5

韩愈赠诗的对象“侄孙湘”,是侄子韩老成的儿子。韩老成是韩愈名文《祭十二郎文》中不幸早逝的“十二郎”,韩愈次兄韩介之子,过继给长兄韩会。因为汉语三位兄长皆不幸早逝,韩愈跟韩老成“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孰料,韩老成又不幸病死于韩愈之前。

韩湘,长庆三年(823)进士,做过大理寺丞,并无看破红尘学道成仙之事。

但是,《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唐才子传》等文献却把韩湘跟民间传说的神仙人物、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混为一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是因为韩愈激烈的排佛灭佛言行,得罪了佛道中人,他们杜撰故事、移花接木,以诬陷韩愈,报其灭佛之仇。至于有人说韩湘子是韩愈另一侄孙韩湐之误,也未必可靠。

6

诗歌前半部分叙述诗人遭贬缘由,即谏迎佛骨得罪宪宗,扣诗题中“左迁”二字;后半描写跟韩湘会面情景,有托付身后之事的意思,扣诗题中“蓝关”和“示侄孙湘”两个词语。

一二句,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写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惩罚到来之速,贬谪之远。

欲为圣明除弊事,轻描淡写说明自己尽职责;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云横秦岭,形容终南山地势之高;雪拥蓝关,说明当时气候之恶劣,寒冷。

最后两句,表现侄孙相送相伴之情,韩愈以为自己这一次遭贬将有去无回。当然,实际情况比韩愈想象的好得多:当年十月即遇赦,量移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次年九月奉召回京,担任国子监祭酒。后来还官至兵部侍郎,病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7

清人何焯对这首诗有“沉郁顿挫”的四字评语。

这个评语是中肯的,韩愈的这首诗的确跟杜甫诗歌有相似之处。“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圣明”、“衰朽”、“残年”,这些词语的使用,都颇像杜诗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