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VDA6.3 供应商潜力分析(POT)审核实操案例

 宋洋sy 2018-09-25

课程链接1:VDA6.3-2016过程审核员实战训练营-苏州站( 5月12-13日,早鸟价抢票ing)


课程链接2:五大工具实战研修营-宁波站(5月25-27日)

READ

XXX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POT潜力供应商分析报告

评价问题数量共35项

问题

2.1 是否建立了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管理),并且为项目管理以及团队成员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和权限

审核要点解析:多方论证的项目组织架构图、人员清单及职责任务分配表

薄弱环节案例

除了项目小组组织机构,还需收集并汇总顾客端对接人员组织机构的信息


问题

2.2 是否为落实项目规划了必要的资源,相关的资源是否已经到位,并说明了变化情况

审核要点解析:项目资源规划清单、设备资源策划清单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2.3 是否编制了一份项目计划表,并且与客户进行了协商沟通

审核要点解析:符合客户节点要求,并包含了关键任务和平行工程的项目开发大日程计划表。

薄弱环节案例

- 针对项目计划表中任务发生延期的情况,需进行问题说明,并制定改善措施

-open issue list中,仍然有部分2017年的问题没有进行跟踪和确认。

问题

2.4项目管理机构是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提供可靠的变更管理

审核要点:APQP程序中有明确的变更管理流程,变更评审记录

薄弱环节案例

项目变更管理需加强,如XXXX表面处理供应商由江苏A公司变更为浙江B公司,没有开展有效的变更管理。

问题

2.5 组织内部和客户方的相关负责人员是否已经被纳入变更管理

审核要点:变更评审记录中是否各评审单位负责人均参予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2.6 是否为项目编制了一份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是否得到落实,其落实情况是否被定期监控。

审核要点:质量管理计划表,计划的实施情况与策划是否一致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2.7是否建立了事态升级过程,该过程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

审核要点:事态升级程序、事态升级流程图、事态升级情况跟踪表

薄弱环节案例

没有建立问题解决的风险升级机制

问题

3.1 针对具体产品和过程的要求是否已经到位?

审核要点:客户特殊要求、法律法规要求、门户端口要求、物流要求、合同/协议、责权要求等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3.2 在获得产品要求和过程要求的基础上,是否对可生产性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审核要求:制造可行性评估表(工程要求与产能要求两个方面)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4.1 是否编制了产品FMEA/过程FMEA,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施了更新,同时确定了整改措施?

审核要点:DFMEA和PFMEA失效分析内容的正确性(如S严重度与特殊特性的关系)、评分的有效性及对策措施的要求。

薄弱环节案例

FMEA管理还需加强:

- 仅根据RPN值进行FMEA的持续改善不合理;

-风险系数评价不合理,如打螺丝工序(没有计数防错与设备检测),漏打螺丝失效模式的RPN值仅为40

问题

4.5 针对各个具体的阶段,是否在要求的基础上获得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批准

审核要点:项目阶段性里程碑评审表及阶段能力证明、审批文件

薄弱环节案例

项目里程碑评审工作还需加强,如Gate review 需使用交通灯评价系统,编制内部的里程碑评审任务清单等;

问题

4.9 为给批量生产起步阶段提供保障,是否对项目交接进行了控制?

审核要点:项目量产转移及初期流动控制管理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5.1 是否只和被认可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应商开展合作

审核要点:AVL采购、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供应商二方评审、供应商业绩评估及特殊状态管理等。

薄弱环节案例

-大部分供应商还没有通过IATF16949体系认证,需推动供应商进行体系能力提升;

-2017年还未对供应商开展年度审核工作,且审核需使用Formel-Q/VDA6.3标准;

-供应商在线不良PPM没有有效的汇总与分析,质量目标管理没有有效的开展。

问题

5.2 供应链上是否考虑顾客的要求

审核要点:顾客特殊特性是否通过图纸及符号向供应链进行了的传递、顾客特殊要求及产品安全要求是否通过协议进行了的传递、IMDS/CAMDS的管理等。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5.4 针对采购范围,是否获得必要的认可

审核要点:供应商PPAP审批资料

薄弱环节案例

外购件认可管理较薄北,查XXXX零件PPAP报告:

-没有零件图纸、尺寸报告中许多尺寸没有标准公差和判定结果,也没有进行尺寸复测,未提供第三方材质报告以及表面处理性能报告;

-表面处理供应商由原来的江苏A公司变更为浙江B公司,但没有重新进行零件的PPAP认可

问题

5.5采购范围内约定的质量是否得到了保障?

审核要点:进料检验标准、结果与否与供方采购协议/质量或技术协议相一致

薄弱环节案例

入库检验没有对零件的镀层厚度进行检测。

问题

5.6 商品是否按照相关用途进厂存放?

审核要点:仓储条件:温湿度、除湿、分区、物料摆放及货架库位管理等

薄弱环节案例

原材料仓库卸货区没有雨棚

不合格品隔离区没有上锁

零件的仓储不规范,如零件的摆放方向、生产线退料零件的防护、零件叠放盘数的定义等

问题

6.1.1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

审核要点:项目交接资料、PPAP资料等

薄弱环节

问题

6.1.3 原料是否按照用途存放?运输和包装是否符合原料特性的需要?

审核要点:存放条件、包装规范要求等

薄弱环节

问题

6.2.1 在生产控制计划的基础上,重要的要求是否完整的体现在生产和检验文件中?

审核要点 :SOP/SIP与量产控制计划内容的一致性,SOP/SIP与现场实际管控的一致性

薄弱环节案例

-对高压线产品的外观判定标准需要规定

-针对压接工序,需定义金相判定标准

-装配线热缩工序,工艺参数(温度和时间)没有定义公差范围,且时间要求为20s,实际设定为30s;; 

-需在工艺文件中定义产品/过程检验的参数,如功能检测工位;

-没有对控制盒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问题

6.2.3 使用的生产设备是否可以满足客户对具体产品提出的要求?

审核要点:设备的防错装置要求、设备能力指数、设备加工精度、设备工艺参数及监控等

薄弱环节案例

-激光打标工序,没有固定产品的工装

-组装工序过程能力不足:

工装没有固定工作台上

打螺丝设备没有扭矩监控功能,且缺乏螺钉漏打,顺序/位置错误等防错功能。

问题

6.2.4 在生产中是否对重要的特征进行了控制管理?

审核要点:SOP/SIP是否标准了特殊特性,特殊特性是否进行了MSA和过程能力测算且结果符合要求,员工是否了解特殊特性符号管控要求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6.2.5 是否对废品、返工跟调整件以及内部余量明确的进行隔离并标识

审核要点:不合格品标识卡及区域颜色,可参考BIQS中对不合格的三色标识要求

薄弱环节案例

不合格品管理需加强,如审核发现XX工序的不合格品没有悬挂标识、存放的料车以及区域没有进行识别。

问题

6.2.6 是否可以保证原料和零件等不被混杂和搞错?

审核要点:过程流转卡、批次号,安全件唯一性编码等。

薄弱环节案例

可追溯性管理需加强,如过程追踪卡需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随半成品/成品一起流转。

问题

6.3.2 员工是否适合完成委托的任务,其资质是否始终有效?

审核要点:员工能力矩阵及考核记录、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员工实操作业能力表现

薄弱环节案例

员工培训需加强,如员工在拿取产品的过程中,直接接触电子元器件;检验员在没有去除毛剌的情况下测量尺寸;打螺丝工序的操作工以倾斜的角度打螺丝等。

问题

6.4.1 是否执行对生产设备/模具进行可预防性的纺护和保养?

审核要点:生产设备的点检记录、保养计划及记录;模具的使用履历、维护计划、易损件更换计划及记录等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6.4.2 通过使用的测量和检验装置,是否能够有效的监控质量要求?

审核要点:有适宜的检测设备、设备符合1:10法则,检测设备校准合格,防错及挑战件管理

薄弱环节案例

-没有三坐标检测设备

-高压测试工序没有漏检防错功能

问题

6.4.3工作和检验场地是否符合标准?

审核要点:作业现场的温湿度、正负压、照度、洁净度、ESD等要求的符合性

薄弱环节案例

装配车间的ESD防护措施较薄弱,如车间静电检测门禁、ESD鞋套、静电手环、料架/静电胶皮的接地、等离子风机等。

问题

6.4.4. 模具、设备和检具是否按照类别存放?

审核要点:模/检具货架库位及状态标识,模、检具存贮环境及防护等。

薄弱环节案例


问题

6.5.1 对于产品以及过程是否有现有的目标规划

审核要点:产线针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设置了有效的目标值

薄弱环节案例

生产线一次合格率的目标没有按照产线或项目进行分类

问题

6.5.3一旦与产品和过程要求不符,是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检验了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审核要点:质量周报、月报,SPC图及不达标改进措施

薄弱环节案例

质量分析改进工作仍需加强,需对生产线一次/OQC合格率的月度变化趋势进行监控,并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

问题

6.5.4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开展了评审?

审核要点:过程和产品审核的策划与实施记录审核结果的有效性、审核人员的能力要求与评估记录等

薄弱环节案例

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加强过程审核的有效性。

问题

6.6.1 涉及产品和过程的客户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审核要点:客户图纸及技术规范与实际加工结果的对标

薄弱环节案例

加工深度要求为0.3-0.7mm,实测结果为1.22mm; 

问题

7.1 客户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交付时)和过程方面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审核要点:客户在体系、产品和过程方面的具体要求(通常在采购协议中有明确),实际是否得到落实与遵守,客户特殊要求与过程矩阵表

薄弱环节案例

质量体系还需完善,如项目管理、供方管理、生产线工装和设备能力等

问题

7.3 是否为零部件供应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审核要点:应急计划及相关演练记录,外部产能及事态升级管理、瓶颈工序对策等

薄弱环节案例



欢迎加入QQ学习群进行学习讨论(已在1~5号群的朋友勿加,1~3号群已满):

IACA-IATF16949交流4群 :  41934955(现在500余人)

IACA-IATF16949交流5群 : 663151706(欢迎入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