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号284024 】 明末清初 黄花梨琴案

 侃木工人 2018-09-25
 

明末清初 黄花梨琴案

 

 

著录  著录: 王世襄著《自珍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94195页。  

 

收藏  2013 1117  嘉德 秋季拍卖会 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  LOT 3052  

          参考价: RMB 1,600,000-2,6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年代】  明末清初  

 

【尺寸】  159×60.5×72 cm.  

 

 

【嘉德注】

1945年自渝返京,此为最早购得之黄花梨家具。入藏目的,并非作为明式平头案实例,而仅供弹琴之用。时荃猷从管平湖先生学琴,先生曾言,琴几之制,当以可供两人对弹之桌案为佳。两端大边内面板各开长方孔,藉容琴首及下垂之轸穗。其优点在琴首不在琴几之外,可防止触琴落地。更大之优点在学琴。师生对坐,两琴并置,传授者左右手指法,弟子历历在目,边学边弹,易见成效,一曲脱谱,即可合弹。惟琴几必须低于一般桌案,长宽尺寸以160×60厘米为宜。开孔内须用窄木条镶框,光润不伤琴首。予正拟延匠制造一具,适杨啸谷先生移家返蜀,运输不便,家具就地处理。予见其桌适宜改作琴几,遂请见让,在管先生指导下,如法改制。平头案从此与古琴结不解之缘。

平湖先生在受聘音乐研究所之前,常惠临舍间,与荃猷同时学琴者有郑珉中先生。师生弹琴,均用此案。194710月,在京琴人来芳嘉园,不曰琴会,而曰小集。据签名簿有管平湖、杨葆元、汪孟舒、溥雪斋、关仲航、张伯驹、潘素、张厚璜、沈幼、郑珉中、王迪、白祥华等二十余人,可谓长幼咸集。或就案操缦,或傍案倾听,不觉移晷。嗣后南北琴家吴景略、查阜西、詹澄秋、凌其阵、杨新伦、吴文光诸先生,均曾来访,并用此案弹奏。传世名琴曾陈案上者,仅唐斫即有汪孟舒先生之“春雷”、“枯木龙吟”,程子荣先生之“飞泉”,拙藏“大圣遗音”及历下詹式所藏等不下五六床,宋元名琴更多不胜数。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多年来,予每以改制明代家具难辞毁坏文物之咎。而荃猷则以为此案至今仍是俪松居长物,端赖改制。否则定已编入《明式家具珍赏》而随所藏之79件入陈上海博物馆矣。且睹物思人,每见此案而缅怀琴学大师管平湖先生。一自改制,不啻为经先生倡议、有益护琴教学之专用琴几保存一标准器,可供来者仿制。是实已赋予此案特殊之意义及价值,其重要性又岂是一般明式家具所能及。吾韪其言,故今置此案于家具类之首。

——王世襄《自珍集》

乍看是平淡无奇的明式平头案,但案面两端大边内各开一个长方孔,若置古琴于上,琴首和下垂的轸穗正好被收入孔中,方悟此竟为一架琴案。

当时王世襄先生的夫人袁荃猷习琴,拜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为师,专门制作琴案。此琴案由一具平头条案改制,且在管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改制成功后,管、袁两位先生弹琴,都用此案。这符合管平湖先生认为的最佳琴案标准——供两人对弹,可研习指法,最见成效。正因为此,这架琴案成为教学专用琴的一个标准和典范,供后人仿制。此琴案还被其他琴家张伯驹、郑珉中、杨葆元、吴文光、査阜西、杨新伦、溥雪斋、潘素、沈幼、白祥华等先生抚弄弹奏过,承置过王世襄先生之“大圣遗音”、汪孟舒先生之“春雷”、程子荣先生之“飞泉”等无数宋元名琴。在文人操缦的佳境里,在名琴相伴的妙遇中,这架琴案真的是遇知音,逢可人。共琴为伴,与月有期,大概是此番境界吧。倘若琴案是一位有知觉的君子,当感此生无憾矣。

琴案夹头榫结构,以黄花梨木为材,纹理美观。案面独板,光素刀牙板。方材腿足打漥,边缘起棱线,下端微向外撇。侧面足间用双枨连接,以加强稳固性。其结构造型朴质简练,为十分标准的明式家具制式。整器材美而坚,至今可用,用之旷怀古今,意趣高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