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人进宝图》的纹饰为何消失

 半瓶水1955 2018-09-25

  作者:亦扬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款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箱柜,年代为明末清初,柜分为上下两节,并各装四门,正中可开,两侧可卸。上层为传统历史故事画,下层为《蕃人进宝图》,两幅画相比较,上层的传统历史故事画,现今的仿古典家具柜门图案仍较为常用,但下层的《番人进宝图》则难觅踪影。

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箱柜
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箱柜

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明末清初,高272.5cm,横187.5cm,纵72.5cm。

    柜以杂木为骨架,用黄花梨木三面包镶。柜分为上下两节,并各装四门,正中可开,两侧可卸,门上装铜合页与铜锁鼻。柜面用各色叶腊石、螺钿等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为历史故事画,下层为《蕃人进宝图》,柜肚为《婴戏图》,边框饰螭龙纹。方足铜包脚。

    此类柜又称顶箱立柜,由底柜与顶柜两部分组成。一般成对摆设,所以又称四件柜。此柜即为成对柜之一。柜面所嵌饰件高于面板,具有立体感。于黄花梨材上作镶嵌装饰,在家具工艺中较为少见。

  

据古典家具专家胡德生介绍,《番人进宝图》纹饰只出现于明清时期,民国以后这种纹饰就消失了,这是唯一一款古时有,但现今已没有的纹饰。番人旧指中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泛称。明清鼎盛期,当时接受许多番邦的朝贡,朝贡也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序,包括跪拜的动作、站立位置、进退路线等等。接受贡品之后,明清通常会回赐丝织品、瓷器、金银等,且回赐的价值远高于贡品,以彰显大国风范。这时就出现了《番人进宝图》的纹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民国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再有番邦朝贡这样的事情了。再后来为避免大国沙文主义的误解,这种纹饰也不再被使用,所以《番人进宝图》的纹饰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