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的十句经典,读懂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

 萍水奇峰 2018-09-25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一、缓必有所失。

出自《易经·序卦》。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容易和平麻痹,所以往往招致损失。

二、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自《易经·益卦》。看见人家有优点就要学习,自己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三、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出自《易经·咸传·恒》。人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就会招来人家的猜疑,这样的人就不能立身在世间了。

四、几事不密则害成。

出自《易经·系辞上》。把机密的事泄露出去,就会对成功造成危害。

五、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出自《易经·系辞下》。善良的人说话很少,浮躁的人总是喋喋不休。

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出自《易经·系辞下》。太平时不忘危难困苦,生存时不要忘记灭亡的危险,国家安定时不忘发生政变的可能。

七、《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自《易经·系辞下传》。《周易》的道理是穷极之时生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够保持长久。

八、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出自《易经·系辞下传》。君子与比自己身份高的人交往,不谄媚阿谀,与比自己身份低的人交往,不傲慢无礼,这可以说是预知事机的微妙了吧!

九、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出自《易经·系辞下传》。孔子说:“遭遇危险的,是因为他曾安逸享乐于他所居处的位置;遭受灭亡的,是因为他曾经以为可以长久地实施统治;出现混乱的,是因为他曾经自以为已经整治良好了。

十、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出自《易经·系辞下传》。将要反叛的人,其说话时面有愧色;有疑惑的人,其言辞混乱不清;贤美有修养的人,其言辞真善简洁;浮躁不安的人,其言辞多而繁杂;诬害贤良的人,其言辞犹疑虚浮;失去操守的人,其言辞多含混曲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