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两晋期间文学家的成语故事

 文献资料pzh 2018-09-25

一、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在晋武帝的关照下,左思这个出身寒门之人,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写出《三都赋》。这是由《蜀都赋》、《魏都赋》、《吴都赋》三篇独立又相联结的赋组成的。赋中有三个假设人物:东吴王孙,西蜀公子,魏国先生。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倾诉,写出三个名都的概况、历史、物产、风土人物和各自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面貌。《三都赋》一问世,立即轰动整个洛阳城,它不仅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而且对于考证、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左思的诗也写得非常好。著名的《娇女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把对小女儿的疼爱之情跃然纸上,后来的大诗人陶渊明的《责子》、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受到它的影响。

       成语故事《洛阳纸贵》出自《普书.文苑传》。左思创作《三都赋》的故事。西晋文学家左思写《三都赋》,构思了十年,写成以后,抢着抄写的人极多,以致洛阳的纸都涨价了。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二、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晋朝的大司马(见成语故事《靦颜人世》),封为长沙郡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之类的大官。但到了陶渊明这一辈,家族的显赫风光已成为过眼烟云。

       当地官员得知陶渊明出生仕宦家庭,文笔极好,便推荐他到刘裕军中做一名参军。此后十三年,他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陶渊明为人正直,清廉自守,几度辗转调人,使他认清了政治的污浊与黑暗,于是对官场逐渐产生了厌倦之情。

       成语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 陶渊明不愿奴颜婢膝向官员小吏献殷勤,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的故事。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引伸为屈身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不肯为谋求生计而屈居人下。

       成语故事《不求甚解》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读书,不着重在字句上死扣,主要在领会文章要旨。“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工作中了解情况不深入。

        成语故事《今是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今属江西)县令后,疾书一篇《归去来辞》,辞中写道:“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今是昨非”意思是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含有悔悟的意思。

        成语故事《世外桃源》《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描述东晋武陵县一个渔夫发现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世外桃源” 比喻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常指脱离现实生活与现实斗争的幻想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