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思维方式容易导致抑郁症?

 黄元章3355 2018-09-26

研究显示,负性认知偏差容易导致抑郁症,且会增加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时间。负性认知偏差是指个体接受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并在加工时存在一种系统的偏差。其会选择性地加工环境中的负性刺激并把中性和正性刺激也按照自己的记忆模式解读为负性刺激。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的过往、现在、将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负面解读。一件事情只能看到不好的部分,而忽略好的部分。所以好的事情说成不好的,坏的事情,说得更差。

那么负性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归因方式偏差。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因为自身的、整体的、持久的,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为他人的、局部的、暂时的。由于这种归因假设,生活中的应激源将不断的强化个体,是个体变得无望,沮丧,被动,从而导致抑郁发生。

2)负性自我图式。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关于自身、周围世界及未来的自我图式,这个图式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如果这个自我图式存在负性偏差,应激很容易激活这一负性自我图式,导致抑郁发作,而抑郁发作又会强化了这一图式,形成恶性循环。如依赖性强的人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常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处境的变化,导致抑郁发作。常自我指责的人常常要求自己完美无缺,一旦无法达到则对自己意味着彻底失败,最终导致抑郁发作。

3)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个在某些情境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思维活动,其出现是自动的、不随意的、持续存在的。如果个体的自动思维是消极的,如看到半杯水就想到只剩下半杯水了,而不是想到还有半杯水,这也容易导致抑郁。

4)消极的应对方式。对生活事件经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也容易患抑郁症,例如否认、自责、逃避这些都是消极的应对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