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最近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更新,感谢各位,确实没更新,对,就是懒。一直在学习各类知识,看了几本去年就该看完的“欠账”的书,查了不少海外的基金资料,也看了一部分国内关于基金或是投资的研究报告。之前很多人知道我在3000点以上经常劝人“早日销户”,3000点以下劝人“越跌越买”,跌了多买点,涨了少买点。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中国股市赚钱的方式有很多,买基金和炒股票是最困难的一种。 要么早日销户,再也不玩了,以后全心全意工作,至少不会从股市亏钱了。要么坚持到底,不管行情跌成什么样,都继续参与下去。现在股市到了3000点以下了,我只能默认现在还是买股票投基金的投资者都是要坚持度过熊市,坚持到牛市来收获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某个不确定的时间点,真到牛市了,各位做好准备了吗? 1、能防守的,进攻怎样? 这一两年,很多人制定了非常好的偏防御型的基金或是股票投资策略:下跌就多买点,一旦上涨,组合收益5%、8%甚至10%就开始止盈,然后进行下一轮投资。很多人问我这种策略怎样?说是这策略在过去一两年效果不错,问我怎样看?这个熊市策略偏向防守,效果肯定有, 但是这个策略问的人也跟我说偏向防守,不知道怎样转换。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股市过去一二十年,牛短熊长,波动极大,一旦启动,急速拉升,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成了全民疯狂了,可能真要入场时候成了韭菜了。别的不说:上一轮14-15年大牛市,14年9月,$上证指数(SH000001)$ 涨了6.62%,10月涨了2.38%,这都算正常对吧,11月上涨10.85%,感觉有点意思了,12月单月上证指数暴涨20.57%。对比一下,很多人说这几年美股是大牛市,16年$道琼斯指数(.DJI)$ 收盘在19762.60点,17年收盘在24719.22点,涨了接近5000点,差不多25%。美股这几年是牛市不差,但是A股爆发起来一个月上涨就可能涨美股牛市一年的,如果A股再来一轮牛市,你怎样转换?尤其是如何从熊市思维转换成牛市思维? 2、牛市里面你怎样止盈? 看过我以前文章里面的人,应该还记得我总结出一个事情:07年和15年,有多只公募基金新发基金大规模超过100亿可能就是要在牛市注意风险的时候了。比如下面华宝证券研究所的整理制作的图片里面2015年募集超过100亿的偏股基金的募集情况,除了5只400亿的国家队基金,大部分偏股型基金募集金额超过100亿都是成立在15年的2季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公募基金首发超过100亿的预警线,下一轮可能的牛市还能不能用?部分人说中国货币发行量大,什么供应量大,M2暴增,“印钞”等等(当然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果真如果他们说的那样,货币越来越多,前两次大牛市有用的100亿还有没有效果? 3、过去的历史经验还有没有用?到底有多大用?从问题2引申一下到过去一二十年,中国股市形成了很多独有的现象:“ST不死”、炒新炒小炒烂、小市值因子无敌等等。 这两年随着$MSCI明晟(MSCI)$ 纳入中国,外资逐步加快A股布局脚步,证监会严查炒作,临停加快,这些过去一二十年独特的现象,能不能继续有用?到底还有多大用?这都需要思考。甚至基于这些现象形成的历史数据、估值、走势、规律、投资思路、方法等等, 是不是也要根据现在的新情况来变动? 我总结:1、掌握基本知识很重要。 我在雪球、蚂蚁社区、天天基金的基金吧、微博等等看到还有极个别的人连ETF、LOF、指数基金等等都区别不开,这都是基本概念。 所以我建议大家:趁着现在熊市,去看看基金从业和证券从业的书,甚至也可以参加这些考试,哪怕以后不从事基金和证券行业,掌握基本知识,对各位投资理财也是好的。 2、做好熊市持久战的准备,但是也要想着进攻。 足球、篮球等等运动都讲求攻防转换节奏快,在自己半场拿球了,也要能及时进攻到对方半场。 投资控制风险很重要,但是记住你不是来保本的,我们投资理财是为了赚钱的,如果你冒着亏损风险来保本,还不如买余额宝,然后天天出去浪那。 投资理财要:进可攻——赚较低估值的钱;退可守——赚业绩增长的钱。 3、指数增强基金还是可能在未来几年跑赢指数。 前一阵时间,有个大佬说:中国股市有很差的β,但是有很好的α。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指数增强基金可能在中国市场提供不错的超额收益。当然你说以后韭菜越来越少,我就信任普通指数基金怎样,那么多个基金公司都有费率比较低的普通指数基金。 4、认清楚哪些是割韭菜、哪些是帮着你割韭菜的行为。 今年以来,大规模宣传发行的基金,到目前来说有业绩的(不算养老FOF,因为第一个才成立,其他的还在募集)的情况总结:销售渠道大力宣传的一二月的所谓“蓝筹价值”基金、二季度开始大力宣传的“医药”基金、印度基金都让投资者亏钱了,很多人反感的说是要割韭菜的战略配售基金反而帮助投资者赚钱了。虽然我在战略配售基金时候写了:国家有关部门辛辛苦苦搞出一个费率这样低的算是新品种的基金,没必要专门是为了割你韭菜的(毕竟割韭菜方法已经够多了),搞砸了有关部门也脸上无光的。一部分自媒体说国家割韭菜,一部分人当时说我是替战略配售基金洗白。结果现在看看:说战略配售基金割韭菜的人,很多人成了韭菜被割了。反而是一些各种销售渠道口口声声为你好,宣传的各类“业绩优异”的基金割了韭菜。 要明白:销售中让你看到的都是想让你看到的。买房时候,销售人员会告诉你:交通便利、靠近地铁、购物方便、临近学校、物业负责,不会告诉你:交通拥堵、靠马路噪音大、房子年岁长、靠近高压线等等,基金销售也是这样:让你看到的都是想让你看到的,真的。 5、低估很重要, 给熊市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足够的安全垫,但是记住:低估是对未来来说的,而不是基于过去的历史报表来说。基金销售时候有句最重要的话就是:历史业绩不代表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历史总是相似的,但是不会100%完全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