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不断迁徙以获得发展,然而发展农业才是古人类最正确的选择 影视图片 依据后世文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综合研究的方法,可将原始社会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 有巢氏时代、伏羲氏时代、燧人氏时代,人类完成了从猿人、古人、新人进化成现代人的体质改变。因此,接下来要讲的神农氏时代和“五帝时代”,是具有现代意义上 ,真正人类活动的时代;是跨度不断压缩, 人类加速步入文明社会的时代。 考古学佐证 神农氏时代距今1万年前至5000年间 跨度只有5000年左右;“五帝时代”距今5000年至4000年间 跨度进一步压缩到区区1000年左右。 原始社会时间表 伏羲氏时代、燧人氏时代,随着智人的出现 , 生存本领的增强, 人类的火种开始四散而去。截止到1万多年前燧人氏时代后期 ,我们中华大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印上了古人类的足迹。更有研究表明 蒙古、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美国阿拉斯加、日本列岛、台湾及其澎湖列岛,都有中华大陆古人类迁徙的印迹。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 白令海峡是最近1万年才被海水隔断的。在古人类迁徙的路上丢弃的具有相同技术特征的工具,是对上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他就是“戈壁石核”。 还有人称他为船底石核或扇形石核, 工艺学的研究证明 ,这是华北智人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北京猿人用砸击法剥取两级石片遗下的两极石核。 资料图片 古人类是怎样开始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呢?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必须先解决吃喝住穿之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在有巢氏时代、伏羲氏时代、燧人氏时代,古人类是靠采摘或猎取自然界现成产物来解决吃喝住穿问题的。但自然界存在一种平衡,当自然界动植物的增殖赶不上古人类摄取速度的时候,人类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从新被拉回新的平衡。 这个原因也是古人类在伏羲氏时代、燧人氏时代,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迁徙的重要原因;也是神农氏时代“农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先民们逐渐明白,不能消极等待大自然的馈赠,而是要积极地生产,于是他们开始驯化栽培作物,驯养家畜,它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革。此后房屋建筑、纺织编织、牙雕相继产生发展,终于使人类步入了文明。 资料图片 我国古史传说中有两位受人尊敬的农神:一位是烈山氏之子柱,直至夏朝还将他年年祭祀;第二位是周人的祖先弃,商灭夏以后,换成弃年年祭祀。“柱”是一种农具点种棒,后来随着各种专业农具的出现,点种棒逐渐被取代,烈山氏之子柱也改称农,后来被神而化之,成为“神农”,被后世子孙传颂至今。 华夏文明的源头 不仅仅只有一个 资料图片 上面我们讲到神农氏时代 ,人类为了冲破自然规律的羁绊, 主动从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转变,它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革: 变革一:适合耕种的原野上的经济集团逐渐壮大,因为人口增多后,为了生存,便会离开山林等采集狩猎的地方,去开辟更适合农耕的产量更高的原野,随着聚落星星点点逐渐密集 , 大的经济集团也就出现了。 变革二:世系的计算也从母系转为父系,随着农业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原来越受重视,男子的劳动也越来越受重视,结果婚姻形态、居住方式发生了变化,世系的计算也从母系转为了父系。 资料图片 正是神农氏时代的这些变革,促成“五帝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离不开以两大河流为中心的广大原野地区,并且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 “五帝时代”距今5000年至4000年间。传说远古时黄河中游地区有,两个互为婚姻集团的原始氏族:有蟜氏、少典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个母氏族分裂出了女儿氏族,形成了胞族、部落。一个氏族经自然分裂,生成若干兄弟部落,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各个女儿氏族或兄弟部落走向四面八方。 资料图片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和炎帝,炎帝氏族发祥于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很早就进入了农业阶段。传说炎帝是姜姓,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从事农业的炎帝族很快发展起来。其子孙一部分顺渭水东下,在沿黄河南岸东迁,沿途常有一些支系留下。如留在伊水、洛河流域的一支后来成了著名的共工部落。他们某一时期的居住地包括黄河中游一些易发水患的地方,所以出现了治水世家。 传说黄帝是炎帝的兄弟氏族,发祥于姬水,因而姬姓,黄帝族也是农业古族,生活于渭水流域,其居地较炎帝族偏北一些,以黄帝和炎帝为核心的部落被称为华夏集团,就是华夏族的核心。 资料图片 黄帝和炎帝的亲属部落有一些向西走,到了甘青地区和当地土著相融合放弃农业,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主要从事畜牧生产,成了历史上以羌人为主体的西戎族。 华夏文明的形成不是一个源头,距今五六千年间在我国两大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早已形成了若干部族集团。其中最著名的除华夏集团外,还有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和以湖北湖南江西为中心的苗蛮集团。 资料图片 三大集团的各氏族部落在发展迁徙的过程中,居地犬牙交错,相继进入“五帝时代”后,经常发生战争。比较著名的一场是阪泉之战,炎帝东迁早于黄帝,当黄帝沿中条山、太行山和黄河北岸东迁时,炎帝各部族不仅已分布到中原,而且还越过黄河到了太行山东侧,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黄帝族武力较强,炎帝战败后尊黄帝为首,解仇结盟。 另一场大战是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当华夏集团东进,东夷集团向西发展的过程中,两强相遇,战事遂起,蚩尤首先大败炎帝,随后黄帝率众于蚩尤大战于逐鹿,蚩尤战败。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第一次交锋,虽然以华夏集团胜利告终,但却并没有建立对战败者的统治,直到尧时期两大集团才联合到一起。 资料图片 到了“五帝时代”后期,尧舜禹时代,华夏集团同苗蛮集团有了更频繁的接触,期间发生了两次“丹水之战”。最终苗蛮集团的一些部落也被纳入了华夏集团。华夏文明的形成来自三个源头,这是我国著名古史专家徐旭生长达三十年研究得出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