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一高,全身是病,常用2种植物煮水喝,稳住血糖,远离糖尿病

 Miyajsq 2018-09-26

高血糖,也是当下社会比较常见的一种“富贵病”。临床上认为,高血糖是以人体血液中糖度升高为表现的一种慢性的疾病,也是我们人体胰岛受损的一种表现。短时间内血糖升高,对人体损害较小,但如果高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病变,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高血糖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血糖正常值:空腹3.9-6.1mmol/L,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

血糖升高值:空腹>6.1mmol/L和餐后2小时>7.8mmol/L;

糖尿病值:空腹血糖≥7.0 毫mmol/L或餐后2小时两次血糖≥11.1 mmol/L。

医生提醒:血糖一高,全身是病,及时控制血糖是关键

1、导致免疫力下降

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不能够够非常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是从尿中大量丢失,机体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结果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2、导致心脑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导致血液粘稠、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从而导致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如血流不畅、堵塞、缺血缺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坏死等慢性伴随症状的发生与发展。

3、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

高血糖会致使大量葡萄糖随尿排泄,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引起细胞内失水,脑细胞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4、导致代谢系统紊乱

高血糖时,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均出现代谢紊乱,如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高渗性昏迷主要因血糖过高所致,有时可达500—600mg/d1,它可引起脑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脱水,导致昏迷。

所以为避免高血糖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越早控制血糖越好。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要想控制好血糖必须“多管齐下”,除了吃药,还应保持良好的兴趣、坚持适当的运动,尤其是饮食管理。

血糖高了怎么办,日常常用2种植物煮水喝,稳住血糖,远离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天然植物,就是降糖的好帮手,不仅可以直接吃,还可以入药,综合稳住血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功能。这其中又以荞麦、桑叶这2种天然植物降血糖功效最全面,不仅是“天然的胰岛素”,也是“血管的清道夫”。

在传统中医医典《金匮要略》中,就有运用这2种中药草本植物降血糖养血管的食疗方:荞麦桑叶发酵液。

即“取焦荞麦、桑叶,水煎服代茶,能止消渴,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目赤昏花。”沿用至今,后人为更好地发挥此方功效,略作完善。

荞麦桑叶发酵液现代配制方法

材料:荞麦、桑叶各10克,槐米、枸杞8克,菊花、决明子6克;

做法:先将决明子、荞麦先爆炒出香味,然后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加入清水,按照三碗水煮成一碗水的标准,即可停火取汁;

功效:饭后2-3次/日,当天熬煮效果最佳;可降低血糖、血脂、血压,清除血管垃圾,促进胰岛β细胞的恢复,防治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想要控制血糖及防治“三高”的患者,可以去药店买以上食材熬煮来喝,毕竟“防病胜于治病”。觉得每天熬煮麻烦的,荞麦桑叶发酵液也有同等配方现成品。即在传统中草药熬煮的基础上,通过益生菌协同发酵后提取所得。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中草药的药用活性,人体吸收效果也更直接,可搜索参考。

1、荞麦

中医认为,荞麦性味甘平,可止渴、清热泄火、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尤其是荞麦所含的膳食纤维、黄铜类化合物、芦丁烟酸等物质,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的恢复,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来有效抵抗肾上腺素的血糖上升,对于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2、桑叶

自古以来,中医就将桑叶作为控制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现代药理也证实,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桑叶多糖、生物碱和黄铜等物质,能在修复胰岛同时,为细胞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滋养细胞、疏通血管,最终达到降血糖改善并发症对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