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浠水乡音】叶小青:唱谈浠水民歌

 qweasdzxcrty 2018-09-26

叶小青,浠水县清泉镇人。县文化馆退休干部(今年72岁),国家二级作曲。主要从事音乐、戏曲的创编和研究工作。创作和编曲的小楚剧《卖鸡》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戏曲音乐论文十篇,其中“论现代京剧音乐的主题音调”获湖北省首届戏剧理论评比二等奖。搜集整理和研究浠水民歌三十余年,成功主持申报“浠水民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唱谈浠水民歌

叶小青

叶老师在收集和整理浠水民歌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从1981年调到县文化馆后,到现在算起来有三十多年的时间。

浠水民歌的主要流行地是北部山区,包括洗马,绿阳,白莲,还有团陂华桂,因为这里交通不是太方便,在文化上受外来的冲击比较小,原始的东西就保留得多一些。那个时候有一句话,叫做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边,所以他收集民歌主要就是要跑这些地方。

收集民歌有些辛苦也有乐趣。在下乡的过程中,遇到人他就打听那里有会唱山歌小调的,总是有人热情说某某会唱,结果不完全是真的会唱,也有的是真会唱,收集过程中,找人是比较困难的,民歌用录音机录下来后,回来一遍遍的放,一点点用笔把曲谱记下,要说,这是最辛苦的。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叶老师所收集的民歌很多是农村的民间文化爱好者主动提供的,他们提供的主要是歌词,没有他们的帮助,浠水民歌就达不到现在这种完整程度。

浠水民歌分五大类,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和号子。五大类中,浠水的山歌比较突特。提起山歌,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做三百六十调,三百六十调是山歌的代称,也是一种别名,它的意思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唱山歌。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山歌的。

浠水山歌有三种基本调子,词是这样的:

姐在塘边洗衣裳,

郎在山上打稻场,

郎打三下望下姐,

姐打三下望下郎,

下下打的是空稻场。

这就是三百六十调的主调,主调虽然是一个调子,但歌词却有成千上百首,每首的歌词都是五句,这种五句式歌词也是三百六十调的一个特色,比如:

想姐想得心里焦,

餐餐吃饭要茶淘,

想姐吃饭达了碗,

想姐走路扭了腰,

再要想姐命难逃。

这种五句式的山歌歌词非常生动有趣是我们的祖先集体的创造,经过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不断的完善,就成了非常经典的民间艺术品流传至今。

叶小青老师(左)在收集浠水民歌

第二种基本山歌调子,这种调子比较舒缓,适合抒情。

歌词是:

姐儿门前一棵槐,手把槐树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么事,我说望槐花几时开,

哥啦,不好说得是望郎来。

歌词也是五句式。还有一种歌词是四句式的基本山歌调,是这样唱的:

心肝肉儿奴的姣,二人相好不怕刀。

只要二人心愿意,死到阴曹也相交。

 听上去好象在呤诗一样。从前乡村的读书人念唐诗,用的调子同这差不多,唱的时候摇头晃脑,一咏三叹,乐在其中。这种四句式的歌词也有很多精品,比如:

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歌儿万万千,

南京唱到北京转 ,汉口搭台唱三年。

其实这三种调子在我们鄂东地区差不多每个县都有,都差不多,我们浠水还有三种山歌调子在鄂东,甚至在全省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才是浠水山歌最可贵的遗产。

大家知道,浠水有个哦呵腔,哦呵腔其实是从哦呵山歌演化过来的,而哦呵山歌又是从农村打哦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桌儿生来呀四四方,

情歌儿吃饭姐淘汤

姐叫情哥儿吃饱饭

宴昼短来下昼长

出外那个不比在家乡

哥呀哥呀 出外那个不比呀在家乡

哦呵山歌的演唱方法有些特别,既有假声,也有真声,这种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成为哦呵山歌主要特点。宋朝的苏东坡听过哦呵山歌,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鸡鸣调,哦呵山歌唱起确实有些象鸡公打鸣。因为哦呵山歌的音区宽,又高亢,所以唱起来很有味道,很过瘾。

再说一下鱼咬尾山歌。

情哥住在半山半岭岭半边

乖姐住在弯湖湖畔港汊前

船儿要走隔湖隔沟隔港隔漩内经过

丢锚下水搭姐上岸到姐家

一来说话二谈话

“半山半岭和隔湖隔沟”这些句式,他给人的感觉是短促紧凑,环环相扣,就象一串鱼儿首尾相接,所以民间叫它鱼咬尾。鱼咬尾山歌适合情歌对唱,上面唱的是男方,下面唱的是一段女声的。

姐在房中织棱罗

情歌外面唱山歌

唱得我奴家脚酸手软手软脚酸踏不到踏板推不到棕板抛不到梭

耽误我三尺三寸好绫罗

男女声对唱:唱的是热恋中的男女一起游玩的情景

六月太阳似油煎

外面晒个女姣莲

情哥看见过不行意

带着上八里下八里

七八一十五里

带到个莲花墩上 棱罗树上 丫儿撇上 芝麻叶上 火龙岗上好乘凉

好似那织女和牛郎

后面的唱词莲花墩上…….都是典型的鱼咬尾,这种特色在湖北省是也是独一无二的。

浠水山歌,还有一种叫采茶山歌

扯开喉咙唱山歌

好比春风吹过河

情哥站在河东岸

乖姐站在河西坡

我把山歌当媒婆

这个歌好象是站在高山头上唱的,很好听。不仅好听,而且很有感染力。一听就让人进入那个环境那个时代。

浠水乡音群群主周东(左)王金石老师(中)叶小青老师(右)合影

浠水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样才能让它不失传?浠水山歌有一首歌词,很好的说明了这个心愿。

山歌本是古人留,

留给后人解忧愁,

三天不把歌来唱,

三岁伢儿白了头,

切记莫把古人丢。

如果大家都记住了我们祖先这最后一句歌词,浠水民歌就永远不会失传了。



【浠水乡音】姜应祥:草木有本心

金多多:行走在工地里的花,苦涩也无惧风沙

【浠水乡音】杨梅:素与简的过去 现在和将来

浠水乡音xsxiangyin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靠近我温暖你


戳原文,更有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