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山利辉:匠人中的匠人,影响了日本商界,连稻盛和夫都由衷佩服

 wangkun5656 2018-09-26

每年3月底,正值日本樱花开放时节,都会有一批新学徒(研修生)进入秋山木工会社。他们中年纪小的仅18岁,最大的也就20岁,所有学徒都要穿上白衬衫加黑色或灰色套装。即使女孩子,也要接受剃光头的规定,无一例外。


这些未经世故的年轻人,要在这里开启长达八年的学徒生涯,过24小时集体生活,不能使用智能手机,不能上网,四年间不得谈恋爱一年中只有两次可以回家,平日与父母只能书信往来······工作、生活如苦行僧般寡欲严苛。


这些棱角分明的“规矩”,是今年74岁高龄、在日本名气响当当的秋山木工创始人兼总裁——秋山利辉早年为年轻稚气的学徒们立下的。


现在,秋山利辉被称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他27岁时创办的秋山木工会社,如今成为培育一流“匠人”的“黄浦军校”,他培养出来的徒弟活跃在木工行业的知名大企业中。


稻盛和夫也由衷盛赞:“秋山木工依然保留着日本江户时代的日式工作方法,这是一种通过磨砺心性,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的工作方法,非常了不起。”匠人精神在日本早已是根植于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也难免渐渐迷失。为何秋山木工始终如一地践行还获得稻盛和夫的高度认同?


管他窗外樱花烂漫,秋山利辉心中只装着他的“匠人梦”。


1/ 为什么要坚守“学徒制”?



我认为,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工匠。”秋山利辉的观点严正有力。然而,苦行僧般的学徒制能否被现代商业社会所接受?“笨拙”的办法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吗?


“这是企业精神和技能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他坚定地说。


在秋山木工的工厂,没有先进的机器,所有家具都是用最原始的手工木匠来打造的。用传统的手工工具,而拒绝机械化的设备,是为了让工匠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潜心学习技能、淬炼心性。“我之所以坚持运用学徒制度来培育员工,原因在于我本人得益于该制度,并最终成了一名真的工匠。”秋山利辉对《中外管理》回忆他早年的学徒生涯,有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


早在40多年前,少年时代的秋山利辉家境贫寒,在大阪经商的父亲,生意做得并不如意。因为经济上不给力,他们一家人有时候甚至向邻居讨米吃。那段困苦的日子里,他领教了世间形形色色的人,也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由于生活十分拮据,学习更成为奢侈,秋山利辉经常要捡哥哥姐姐用剩下的铅笔头来写字,连本子也买不起,成为班上最差的学生,直到中学二年级才勉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完整。


而稍稍胜过他人的一点,就是图画和手工。这个特长也成为秋山利辉日后走上木匠之路的唯一技能。那时候,村里人经常找他做些木工活儿,而他慢慢也能赚到一些零花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报名上了一所当地的职校(在日本,现在改为职业能力开发学校)。


在职校学习一年毕业后,秋山利辉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16岁那年,借由学校老师引荐,他入职了一家彼时在大阪经营不错的公司,每月领着1500日元的薪水,干着打杂跑腿的活儿,由此开始了11年备受磨砺却为他人生奠定重要基础的学徒生涯。当学徒的苦与累自然不用说,有时候他拉着家具跑十几公里给客户送货,即使遭客户训斥也依然热情不减。秋山利辉说,“我勉强赶上了培养工匠的末班车。” 


学徒制在日本江户时代颇为盛行进入明治维新后,这种制度逐渐被弱化。战后复兴运动平息后,日本进入了就业困难时期。由于《劳动基准法》的制定,学徒制度被废除。而在秋山利辉的学徒生涯淬炼中,技艺和心性均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提升。他说,“我当时是24小时住在师父家里,他教的东西我100%去听,去践行,我就像吸水纸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每换一家公司,都是从最基础的送货开始再到制作木工。而每次跳槽后起初工资都会减至原来的1/4,但他总是能够迅速地被提拔。在过往的工作中,他在每一家公司都创造了年纪最轻、但是工资最高的纪录。


经历四次跳槽,不断跳入技术力更高的公司而学到“真本事”后,1971年秋山利辉创立秋山木工,这也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2/ 95%的精力花在培养人品



27岁创办自己的公司,秋山利辉却说不是完全为了创业。那是为什么?


他深知自己从16岁出门闯荡,得到了职校老师以及多位师父的关照,是他们的帮助成就了自己。“为了报答那么多关爱过我的人,我想我应该做一件事情。我一定要培养出能够符合21世纪有修养、有素养、有修为的匠人。”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讲的“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为什么是有素养、有修为的匠人,而不是能干的工匠呢?


他说:“我培养的不是‘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是有修为、素养高、懂得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的人。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光辉,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在秋山利辉眼里,无论是谁,必须谦虚才能成长。而傲慢的人只顾自己,既不会有感恩之心,也不会关心别人,根本无法成为一流人才。


创业之初,包括秋山利辉本人在内,公司仅有三名员工。那时他就定下远大目标——培养一流匠人,一定要亲手打造制造业界的“超级明星”。


学徒制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秋山木工。他独创的“匠人研修制度”,即让进入公司的年轻人在八年时间里不仅学习制作家具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一名工匠的心性修炼,成为推动经营的心法。“我认为学徒制具有改造人的力量。”他自信地说。


对于每个刚入社的年轻人来说,当被告知一系列“残酷”规定时,几乎没有人能够淡定。有的年轻女孩一听到美丽的长发要变成光头,瞬间哭了起来。这是怎样的心智“考验”?


但这并非强迫。秋山利辉称此前必须和孩子的父母反复沟通,甚至到学徒的家里“面试”其父母,告知公司的规矩必须严格遵循,否则宁可不收。但是,为什么非要剃光头呢?“这是为了让他们下定决心,因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非得有这个决心不可。”


面试过关的学徒,要接受一年的见习课程,结束后才能被录用为正式学徒。接下来,则是为期四年的基本训练、工作规划以及匠人须知的学习。最为苛刻的是,在秋山木工,每个弟子都会被要求必须对“匠人须知30条”倒背如流,而且要走心,否则不能进入工作现场。每天晨会时全员都要背诵一遍。秋山利辉此行来中国期间,《中外管理》见证了他的几名弟子气宇轩昂、流畅背诵“匠人须知30条”的感人场面,令很多人动容。


作为老板,秋山利辉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授木工技能上。 


为了强调人品的重要性,他将员工的工资进行了有意的设计:技术工资占40%,人品工资60%相比单纯的钻研技术,做好事、热心奉献的人获得的工资待遇更高。但是,对于技术娴熟的员工,如果不能好好指导后辈,就不能拿到高工资。


在秋山木工,唯有在技术和心性方面同时磨炼成熟者,才能被认定为工匠——公司会发给他们一件印有姓名的“法被”(日式短上衣)。此后作为工匠,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


3/ 真正的工匠要让客户“感动”


如今坐落在日本横滨市的秋山木工会社,已是日本著名的精品家具制造厂。一件件经由秋山木工工匠之手精雕细琢出来的精制家具,广泛应用于日本皇宫、高级宾馆等场所,为日本社会各界名流乃至天皇所青睐。


其实,“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也真正希望把工作任务托付给技术精湛、品行优良的工匠,而能让客户产生这种愿望的人便是一流工匠。”秋山利辉说,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的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喜悦。创办公司之初,他就誓言“为客户提供使用100年、200年的家具,全部由拥有可靠技术的一流家具工匠亲手打造”。


他教导弟子们:一流的工匠最重要的,莫过于要用心感受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产生心灵的互动,制作出让客户满意和感动的产品。


尽管用传统的方法经营企业,但74岁的秋山利辉思维敏捷,一点也不闭塞和木讷。“我总能比别人看的早一步,了解客户想要的产品。”他十分自信地说。在与客户交谈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晴,这样就能读懂对方的内心。所以,他也试图培养员工洞察客户需要的能力。这叫洞察人性需求。


在“匠人须知30条”中,有一条“规矩”:“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自我介绍包括:第一,自己的家人是谁、从哪里来;第二,最自豪的事;第三,梦想是什么。秋山利辉说:“如果面对客户时不能很好地介绍自己,就谈不上良好的沟通,便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


在他的观念里,工匠制作产品并销售出去,才是完整的买卖过程。如果仅仅是将生产出来的家具交到客户手里,就体现不出工匠的价值了。所以,学徒们的第一份工作是送货。就像秋山利辉当年当跑腿儿一样。别看是力气活儿,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能够正确地对客户寒暄并做到礼仪周全得体,否则就是对客户失礼。同时还能测试送货人能否小心谨慎地保证家具不受损坏,并快速及时地送达。”


当家具被搬进客户家里之后,秋山利辉会要求对方给予评价,并希望看到客户满意的笑脸。现在,他让徒弟们去送货,更多是让他们体会这种感受。和客户实际接触,有时候还要观察客户收到家具时的表情


通常而言,客户订购一件和自己家里墙壁尺寸相吻合的家具或者装饰架,工匠事先要到客户家里访问,测量尺寸,然后是制作,最后交给客户满意的产品。在秋山利辉眼里,仅交货这一环节,就能清晰地判断这个工匠是不是一流水平


将家具完整地展现给客户看时,要询问客户的意见:“怎么样,和家居环境的配合还好吧?”然后给客户介绍家具制作情况和所使用的材料,这种设计是出于何种考虑,甚至木材有多长的历史,产自哪个国家等。要做足这些功夫,工匠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够给客户重点突出地解说,愉快地交流。


其中一个细节是,员工给客户送货上门时,一定会备上一双袜子,必须在客户的家门口外换上袜子才能进屋。当家具装配完毕后,必须用抹布将对方的地板擦拭干净才能离开。“感动身边的人,并非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从小事开始即可。”


“只有和大量客户实际接触,经历各种场面的锻炼,心性获得成长了,才能给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秋山利辉是想让员工明白:怎样做能让客户产生欣喜之心,这是一流工匠必须考虑的问题。


4 / 从“孝”切入,育人就是“治心”



“学徒们从学习和工作中解放出来的时间,只有盂兰盆节和过年的10天休假。这期间,徒弟们可以回家探亲。其他时间,即使是去看父母也不被允许。因为这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每天过着挨骂且难以适应的集体生活,如果他们和父母见面,必定产生思乡之情……”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Ⅱ》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可想而知,刚入社的年轻人,得知一年中几乎不能和父母见面,第一反应多是“想回家”。


但是,为了让学徒们专心研修学习,必须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捆绑”在这些苛刻的规矩之中。这是不是“反人性”的做法


不!“孩子的成长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秋山利辉的理由出人意料。


德行的基础是孝道。古人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秋山利辉非常注重孝道,无论工作多忙,每年他都要回老家扫墓,祭奠先祖。他要求学徒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因此,每天要像战斗一样拼命工作,用成绩让父母高兴和感动。


作为老板也是师父,秋山利辉和学徒们24小时吃住在一起。早上6点开始,全员坚持15分钟的长跑,然后是一天的辛苦劳作,晚上经常会忙到很晚。除了教授木工技术,就连学徒们吃饭、写信以及与人说话的方式都要进行全面培训。


在他的公司工作,学徒们与自己的家人保持联络的方式,就是写信。不写信甚至会遭到责备。秋山利辉的观念是,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可贵的事。“学徒们在研修中遇到了困难,反复阅读来自父母的鼓励信,非常有助于自己回归初衷。” 


所以,学徒们每天都要写一篇日志,怀着对父母感恩的心去工作。写完后寄给自己的父母,由父母点评,再寄回公司。当学徒们成为匠人之后,他们会收到秋山社长的一份礼物,那就是一摞一摞的日志。可以想象,这就是一部关于感恩父母的修炼史。


这些也是秋山利辉早年当学徒期间真实经历过的,后来都毫无保留地“移植”到了徒弟们身上。一点一滴的践行,他说早已和学徒们融入在一起。


工作如修行,亦在秋山木工的弟子们身上体现着。


学徒生活尽管很清苦,但秋山利辉不容许他们接受家里的任何资助,哪怕是些许零花钱。他们使用的工具必须用自己努力工作赚来的工资去买。如果被发现接受父母的资助,会被严厉训斥,并责令给父母退回去。“因为这样无法感受到辛苦劳动挣得的工资的价值”。


他举例说,“据说狮子会把自己的孩子推下万丈深渊以锻炼它们的能力。我们现在居于人下辛苦劳作,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跨越险阻,这也就是所谓的先期投资吧。”


即使有些沉不住气的学徒想要辞职,当其父母通过信件了解后,一般都会告诫孩子不要轻易辞职,不希望他们放弃将来成为“一流工匠”的梦想,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而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们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坚持。


稻盛和夫(盛和塾)大阪负责人、日本式组织设计及人才教育专家日比野大辅,通过对秋山木工的研究后指出,“秋山木工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基于中国儒家思想的一种日式经营。儒学是一种‘治心’的哲学,它强调修身养性,主张推己及人······”


5/ 对外输出人才的“利他之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徒们八年学有所成后,会被强制辞职


“好不容易培养成才,居然让他们辞职,多可惜!”面对质疑,秋山利辉的回答很淡定:如果学徒们一直在秋山木工工作,就无法施展更大的拳脚,一生也无法超越师父。他感触到年轻一代的个性正在消失。相比个性培养,现在的教育更重视均一化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大家在产品制作上发挥各自的个性,这就是‘匠人’。”


在他眼中,一个工匠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受刺激、磨炼。而为了实现他们作为一流工匠大显身手的目标,必须这样激励他们。


他还说,“如果八年后他们还不离开,就不会有我现在的公司。”为此他一直让企业保持在30多人规模年销售额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00万元),并且这样才不会倒闭。


在秋山木工,其实大部分员工的最终目标是独立创业,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下,秋山利辉往往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帮助自立门户的学徒,迈过创业的第一道坎。


他有一个最大梦想:将来把秋山木工办成一所培养“一流匠人”的教育机构。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是秋山利辉小时候听村子里的老人常说的话。但如今,日本社会正步入漫长的转型期,学徒制需要重新回归。而这个想法,事实上也是基于他观察到的两个重要现象:一是学徒制在当今的日本正渐渐被丢弃,二是很多大企业遇到人才培养的天花板。他为此十分忧虑。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秋山利辉称其为“天命”。40多年来,他相信自己有“天命”,决心培养十个在德、技上均超过自己的匠人。并让这种传统的育人方法重新焕发生机,重振日本制造业。


至今,在他培养下,成功走向社会的60名弟子中,德艺双馨能超过他的还没有。但他相信,超过他的人一定会出现。


向社会无偿输出一手培育的人才及其人才培育之道,这是何等的人生格局?


“我知道这并非一件易事,但我要尽可能多的为世界培养工匠,把优秀的日本技术、文化和人性品质继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