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酽酽酒香中的知青记忆

 怀旧書馆 2018-09-26

              (作者张宝才)


我天性不喜酒,但对明月岛啤酒却常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情感缘自一段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

  第一次品尝明月岛啤酒,是在1976年的夏季。一天,我和农场的老场长王继文去市里办事儿。办完事儿已是中午,老场长领我走进了位于老二百商店北邻的一家饭店。

  老场长五十多岁,中等身材,长得十分壮硕,性格也十分豪爽。他喜欢喝酒,酒量也特别好。那天,他要了一斤包子,四大碗啤酒和两个小菜。我原以为,那四大碗酒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没想到他不由分说,将一大碗啤酒当啷一声放在了我的面前,说:“喝酒。”“我不会喝酒。”我不知所措地说。他眼睛一瞪大声道:“男人哪有不会喝酒的。酒是好东西,又不是毒药。喝!”

  就这样,在老场长的“命令”下,我硬着头皮把一大碗啤酒喝了下去,直喝得面红耳赤,头脑发晕,走路也有些飘飘乎乎的。

  这是我第一次与明月岛啤酒结缘。说真的,当时我并没有品尝到一丝明月岛啤酒的香醇美味,只觉得啤酒这东西味道有些怪怪的,不甜也不辣,只是有些淡淡的苦涩。那一年,我21岁。

  真正品尝到明月岛啤酒的酽酽酒香,是在1999年之后。确切地说,我对明月岛啤酒的好感,很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对于我来说,明月岛啤酒是一把开启记忆的钥匙,是一种引发怀想与回忆的媒介。每当我触摸盛满明月岛啤酒的酒杯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既是我当年的知青,也是我青春年少时的一个挚友。他就是现任北大仓集团明月岛啤酒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总经理崔继文。

  33年前,我和崔继文同在芦苇公司青年农场当知青。我们俩同龄,性情也相仿。相比之下,刚刚20岁的崔继文更显得成熟而沉稳。他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在知青当中很有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不是源自嘴上功夫,而是源自他自身的表率作用。所以,知青都很敬佩他。不久,崔继文就被大家公推为青年领袖——芦苇公司青年农场的场长。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场长王继文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我和崔继文之间的友谊很理性,也很纯净,是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他任农场团支部书记时,我是组织委员,经常在一起谈工作,谈人生,在许多问题的认知上都很默契。我们二人都是那种性格内敛、不是张扬的人,彼此虽不曾表露过什么,但在心底,都把对方视为益友。1978年冬季,我们俩同时返城,彼此再无联系,但心心相印的知青感情,却如同一酝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去年秋天,50多名知青又回到了当年的农场。那一天,每个人都很动情。三十几年过去,农场原来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当年风华正茂的知青,如今全都两鬓染霜。崔继文仍像当年那样质朴,那样沉稳。只是神情显得有些憔悴。他爱人王伟玲说,因为过于操劳,崔继文患上了糖尿病。都五十多岁的人了,每天还是没日没夜地干,他是把自己献给了啤酒厂。崔继文说,啤酒厂的持续发展,就是他追求的人生价值……

  闲聊中得知,自1999年始,崔继文就在啤酒厂任厂长。2000年啤酒厂改制后,崔继文曾一度下海从商,是隋熙明几次盛情相邀,才使得崔继文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重新回到了他既熟悉又深爱着的啤酒厂。那时的啤酒厂,年产啤酒仅7万吨。经过9年的励精图治,如今,明月岛啤酒的产量已突破了10万吨,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一个亿。明月岛啤酒的品类也发展到4个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并一举跻身于黑龙江省免检产品之列。

  崔继文对我说,目前正在安装一条新的啤酒生产线,预计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明月岛啤酒的年产量即可达到15万吨。实现这一目标,我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

  坚守人生的价值,把一生献给事业,这就是一代知青特有的品格。想当年,隋熙明诚邀崔继文加盟北大仓集团,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吧!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隋熙明是多么的睿智而富有远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