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姐与金庸的第一次婚姻

 红花绿叶园 2018-09-26
姐姐与金庸的第一次婚姻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杜冶芬和金庸
 

  著名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曾有过三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人称“杜四娘”。她长的美艳动人,性格又活泼幽默,在外人看看来金庸和杜冶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那段时间给金庸带来了无比快乐的生活,然而,这段婚姻没多久就出现了裂痕。他们的爱情萌芽于1947年的杭州,那时金庸在《东南日报》工作,因主编幽默副刊而与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认识,从此成了杜家常客,并与情窦初开的杜冶芬双双坠入了爱河。

  “咪咪博士”来我家拜访

  提起这门亲事,说来话长。抗战胜利后不久的杭州,《东南日报》是当时仅剩的几家报馆之一。报纸有个专栏叫“咪咪博士答客问”,它像万宝全书,有问必答,且文字精妙,逗人开怀,人人都抢着看。这“咪咪博士”正是查哥哥(本文作者对金庸的昵称)。

  一天,栏目里众多答问中有这样一则:“购买鸭子需要什么特征才会好吃?”咪咪博士回答说:“一定要颈部坚挺结实,可示鲜活,毛羽丰盛浓密,必定肥瘦均匀。”我看后不以为然,信手写了张便条寄去:“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怎么那么好吃?”过了几天,突然收到咪咪博士的亲笔来信,声称:“……你一定是个非常有趣的孩子,很想和你见面交谈交谈。”

  父亲得知此事却火冒三丈。他虽喜爱广交朋友,但对报馆的人却退避三舍。礼拜天下午,咪咪博士来访,父亲便开始检讨小孩子不懂事,胡乱写信等等。查哥哥连忙说道:“没关系,没关系,冶秋提的问题很有意思。”这时,姐姐冶芬很有礼貌地端上一杯浓茶,娇小玲珑清秀文雅的她是非常迷人的。感情上的事,往往就这么简单。次日,查哥哥便再次登门,送上一叠戏票,约我们全家去观赏郭沫若名剧《孔雀胆》。

  那天看戏,一家人倾巢出动,幕间,查哥哥不断从身后将“可口可乐”传送过来,这可是战后最为时髦的饮料了。尔后,查哥哥便成了家里的座上客。

  未满18岁的姐姐与金庸结婚

  为完成学业,我随父亲来到上海。时隔不久,查哥哥也来了,原来他在数千名竞争者中崭露头角,考入了上海《大公报》。这时,他和姐姐杜冶芬已经相恋。1948年3月《大公报》要派金庸到香港工作,他不是很乐意,曾写信到杭州征求姐姐的意见,她的答复是短期可以,时间长了不行。

  1948年秋天,查哥哥忽然从香港回来,向父亲提出要和姐姐结婚的事,家里人都感到十分唐突,因姐姐尚未满18岁,孝顺能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此宝贝的女儿,要远嫁他乡说走就走,怎么舍得?再说对方才学虽令全家钦佩,不久,查哥和姐姐乘船去了香港。1950年初,姐姐突然回来了,并说查哥可能调回内陆工作。大家都格外欣喜。不多时,查哥也来了,后来知道他是去京求职未果,败兴归来顺便接姐姐回香港的。但此时姐姐已不愿回港,她在香港那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不适应查哥的生活规律。她又不会说粤语,不愿一个人出去,生性活泼的她自然寂寞难耐。但经父亲再三规劝,她依然顺从查哥的意愿同回香港。

  几个月后姐姐来信说:查哥写了大量影评文章,心情很好,还为此取了个“林欢”的笔名,“林”是因查杜二字的部首均为木,从而移花接木为之林字。“欢”自然是指他们当时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有些传媒添油加醋,把他们后来的分手,硬扯到姐姐阻碍丈夫北上求职。姐姐的青年时代,纯净慧敏,至少给查哥的生活和文思,留下美好的瞬间。事后,查哥曾对父亲说:“是我没有照顾好她!”这话应该是真诚的。

  数月后,姐姐真的回来了,而且再没回香港。直到1953年初,查哥才到上海和姐姐办了离婚手续。

  我想,虽然他们分手了,但当年他们是相爱结婚的,离婚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爱尚且存在不足吧。

  据《档案春秋》杜冶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