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岁老人穿梭丛林30年专割这种生漆,500元一斤,却无人敢干

 宁仁轩 2018-09-26
早上6点多,天微微亮,孙明旺就背着竹篓、手握漆刀,来到自家的漆树林,开始一天的工作。72岁的孙明旺,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坨村村民,也是一位割漆老人。获得生漆是一件极其辛苦的过程,生漆这东西,许多人见了都害怕,因为有些人的皮肤接触之后,会产生过敏反应,皮肤红肿,奇痒难忍。再加上容易弄脏衣服,村里基本上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行。孙明旺不怕,割漆30年,他一直坚守着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手艺。
割漆前,还得做好充分地准备工作。先要进山找到能采割到生漆的漆树,再把通往采割地点的林间小路粗略打点出来,以便上下山行走。还需在漆树上进行绑道、刨皮,为开漆口放水。放水之后,再等上5天才能开始正式割漆。正式割漆的时候,必须先从漆树上面开割树底下面收场,每割一刀口就插上一个专用的贝壳(漆瓢),让漆树液滴落到漆瓢中,等上3个小时,就开始收漆。
这时候又背上竹篓,带上竹筒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刮漆板,从树低开始区漆瓢倒进竹筒里面。
30年来,老人在漆树间来回穿梭,上树下树,乐此不疲。毕竟岁月不饶人,已过古稀的老孙背着割漆工具,身板佝偻了不少。
孙明旺说,老话说“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人必须忍耐这种寂寞与痛苦,而对于生漆的过敏,久而久之他们的体内就产生了抗体 。盛夏时节水分挥发快,阳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质量最好。图为孙明旺正在用大刀在漆树上部划口子,他的双手依稀可见接触生漆留下的瘢痕。
上了年纪行动显然有些不便,爬树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已经有些吃力了。但但割漆必须先从漆树上面开割树底下面收场,老人挎着竹篓,艰难地爬上树,用刀有力地割口子。
刚流出的漆液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变成栗壳色,干后呈褐色。“白赛雪,红似血,黑如铁”,就是说天然漆从液体状态到氧化干固后,色泽由浅到深,最后形成坚固的漆膜的过程。这就是古时候用做家具上的大漆,在古时有这样的说法:“凡漆不言色者皆黑。”
孙明旺老人在大山深处的漆树上插满了贝壳(漆瓢),远远看去如同正在生长的菠萝。
孙明旺又背上竹篓,带上竹筒,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刮漆板,将生漆刮从漆瓢刮到竹筒里。
孙明旺老人一直坚守着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手艺。他说,每年在夏季,他都要到村上去承包几亩漆树割。这种手艺,老人只要刀在手,神情非常专注,一刀一刀都有仪式感。
辛苦劳作了一天,孙明旺双手已被生漆染成了深紫色。他说,这些生漆除了卖给生漆收购商以外,还会留一点来自制家具。踩着夕阳,孙明旺挎着竹篓回家了。每次割漆回家,家里的狗都会到村口来迎接他
孙明旺老人展示收漆用的刮漆板。“以前碰到好的年份,一年能割到150斤左右的生漆,割的生漆不愁销路。现在生漆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00元一斤,但是漆树少了,割漆的人也很少了。”说这话时,孙明旺微微叹了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