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员工持股计划4周年 投入超千亿超8成亏损!为何?】4年前的9月份,A股的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至今共计发起过958份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其中的647份已减持完成或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80.6%都是亏损的。
4年前的9月份,A股的第一份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至今共计发起过958份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其中的647份已减持完成或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80.6%都是亏损的。
表现如此惨淡,加之近来行情不好,使得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举步维艰,这不,三利谱近日发布公告表示,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标的股票购买,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自然终止。
而且这种情况正越来越普遍……

图片来源:三利谱公告
17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已被取消
今年以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17家公司的18份员工持股计划已被取消,其中的17份员工持股计划都在资管新规意见稿发布之后。
另一家乐视网则在2月8日发布公告取消员工持股计划,而这一天也是乐视网复牌后历经11个连续一字跌停后,首次开板的日子。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51%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
当然,自2014年9月23日,海普瑞开始实施第一个员工持股计划,至今刚刚4年时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这4年里,A股共发起过958份员工持股计划,其中487份实施完成,占比51%。
此外,有160份已减持完成,217份被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余下的94份要么被否决要么被取消。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购买总额1223亿元,涉及23.4万人
其中的160份已减持完成和487份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他们的购买总金额高达1223亿元,其中有8家公司购买总金额更是超过10亿元。其中美年健康购买金额高达19.09亿元,是近4年最高。
此外,从员工持股计划的人员上限上来看,这647份已减持完成或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总计有上限23.4万人参与,其中牧原股份在其最新一期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有不超过5000人参与,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9%。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超8成员工持股计划亏损
已实施完成的487份员工持股计划的盈亏情况,其中可统计的员工持股计划有463份,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76份是亏损的,占比81.2%。
至于已减持完成的160份员工持股计划来说,表现同样很差,可统计的152份员工持股计划来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其中120份是亏损的,占比79%。
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浮亏超过50%的有85份,其中像迪森股份和刚泰控股更是有不止一份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超过50%。
ST中安的员工持股计划浮亏91.57%,是近4年来,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中,亏损最严重的。此外,万达信息、*ST信通和芭田股份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浮亏超过8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仅22份员工持股计划浮盈超50%
对于那87份浮盈的已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其中的22份浮盈超过50%,而浮盈超过100%的更是只有5家。
亨通光电的员工持股计划浮盈最高,为389.08%,中国平安次之,为120.48%。此外,伊利股份、美的集团和中际旭创的员工持股计划浮盈也均翻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员工持股计划为何惨淡?
员工持股计划本是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但是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为此头疼的员工却是多数。
一方面,是这几年的市场行情不好,自2015年中创出5178年之后,整体就一直处在回调的走势当中,进入2018年,更是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就是不少的员工持股计划却成为大股东变相减持的一个途径。像今年的2月8日,歌尔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姜滨,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向公司“家园 3 号”员工持股计划转让公司股份 5500万股,成交均价为 11.77 元/股,合计6.47亿元,锁定期12 个月。9月25日,歌尔股份每股股价为8.47元,浮亏达到28%。
此后的3月19日,掌趣科技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让当时的实控人姚文彬转让的公司股份 5515万股,减持均价5.82元,合计3.21亿元,锁定期至2019年3月21日。如今,该持股计划成立半年左右,浮亏已达26%。而且,当前掌趣科技甚至已变成无实控人的公司。
还有就是公司随意延长员工持股计划的存续期限,像比亚迪,就因2次延期,使得员工持股计划由赚转亏。
2015年6月23日,比亚迪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从公司实际控制人手中接过3259万股,转让价格每股55.71元。截至2017年6月15日(第一个存续期到期日),股价相比购入价只上涨0.78%,比亚迪公告该计划延期。然而到今年6月15日解锁期到来,不仅原来微利没有了,和初始期对比,公司股价累计下跌6.08%。现在,该计划又将解锁期延期3年,至2021年6月15日。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原本想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获得收益,却变成被割的“韭菜”,再加之市场行情不好,所以继续推出新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受阻。
而且,方式上也得有创新,大股东或实控人无偿赠与股份,或上市公司以业绩奖励金为员工持股计划筹措资金的方式,因风险相对较小,正越来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