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李商隐《夜雨寄北》

 wunianyi 2018-09-26


《夜雨寄北》 来自唯美唐诗 20:2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大体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前后。这一年李商隐继续在桂管观察使郑亚的幕府中担任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他从广西出发要回洛阳,途经巴蜀,在巴蜀停顿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的另一个题目是《夜雨寄内》,也就是说在巴山夜雨的时候写一首诗,寄给自己的妻子。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夜雨寄北》,也就是说寄给远在北方远在洛阳的亲友。但从诗意来讲,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寄给他妻子的。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头一句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写的十分直接,直给。看似很突兀,情感很强烈。妻子思念的情感,回信的情感也很强烈。家人或是妻子给他来信,询问他什么时候才能从遥远的桂林回到洛阳。他难以回答你什么时候才能准时的回家。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自己的妻子呢?因为身在仕途身在远途,实在是很难准确判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种羁旅行役的痛苦,仕途茫茫。诗人像转蓬一样随风漂泊,一切的命运的决定都要随着仕途的迁转,才能最后的确定。


所以他在《无题》当中说“走马兰台类转蓬'兰台指的是秘书省,在中央办公都觉得漂泊不定,更别说在西南地区了。回家的日期无法确定,自己人生的命运始终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有两层含义:第一,诗人现在确实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回家。第二,传递出一种情感是他的仕途不定,他自己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



没法回答你的原因还有一个是“巴山夜雨涨秋池”。此时此刻我正在这巴蜀之地。晚上下起了大雨,江河之水纷纷上涨。一方面是说到了深秋的季节,大雨不断,阻隔了道路。点明了作者此时此刻所处的季节和地域。但更重要的是隐喻作者回家的路途更加得的不可预期,很漫长,也很艰难。


李商隐喜欢描写内心细微的变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很少直说,都是隐喻,委婉地表达。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家?我无法确定的回答你这个日期,我所能知道的是,在我的仕途上,在我回家的道路.上阻隔重重,就好像今天晚_上这巴山的夜雨一样。大雨连绵不断,使得江河的湖水上涨,所以我更加无法预期我未来的仕途到底怎样,也无法预知在我回家的路.上还能遇到怎样的重重的阻碍。重重险阻更加凸显自己对于家人和家庭的思念。


在这种条件下诗人想的是什么呢?“何当共剪西窗烛”。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之下,两个人相对着烛光,你拿起剪刀剪去那蜡烛上的灯花。我小时候停电的时候会点蜡烛,时间长了就会有黑烟,很熏人。蜡烛的烛芯随着燃烧越来越长,烛光就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小,所以只有把这个烛芯减掉一部分,才能使烛光变得明亮。那么这个“何当共剪西窗烛。'第一,是秉烛夜话,对床夜语。第二,聊的时间很长。有个前提是他和他的妻子肯定有过“共剪西窗烛”这样的经历。我觉得兄弟之间应该是秉烛共读,但兄弟之间应该是一种仗义、坚刚的场景。但夫妻之间是深情厚谊、温馨的场景。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最孤独最寂寞的时候,在他头脑里头能够涌现出来的场景,一定是他最牵肠挂肚,最值得回忆的一个场景。


所以“何当共剪西窗烛”,我是真想你。秉烛夜话的内容是什么呢?到那个时候我会和你一起谈起。当初也就是现在,此时此刻我写给你这首诗的时候,巴山夜雨的时刻我是如何的思念你。所以这首诗在结构,上呢是非常的奇特。作者首先写了此时此刻我无法按期回家,而遭遇了巴山夜雨这个场景,同时突然将笔锋宕开一笔,又告诉自己的妻子说,我何尝不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你尽快的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芯,共话西窗。



到了那个时候我会将今天晚上我对你的所有思念,所有情谊都告诉你。只等到我们相逢的时刻,我才会对你倾吐衷肠!诗人如果直接告诉她说,我何年何月什么时间马上就要回家,等到回到家之后,我们再共诉衷肠的话,那抒情的力度就要差了很多!


这正是李商隐在《夜雨寄北》当中使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来回来去就说想回家,回不了,这就叫渲染。反复渲染的过程,情感就越堆越厚,让你无法忘却。写诗就得抒情,不断把情感层叠起来。就像后代评价著名词人周邦彦说“浑厚”。说的就是不断地渲染、铺叙、堆加。


那么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才十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当时还不是大诗人,是个小诗人,却写了个大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远离自己的家乡,正是在这样一个重阳节里,他愈加思念自己远在故乡的亲人。他在三四句使用了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同样的手法。他说'遥知兄弟登高处”我现在遥想你们此时此刻正在登高赋诗、我遥想你们遍插茱萸发现少了我王维的心情。


中国古代由于幅员辽阔,但交通不便,由此地到彼地,没有十点半个月、更长没有七八个月到不了。此时一一别,何时相会啊?团聚成了人们时刻向往的一件幸福的事情,成为了人们反复歌咏的重大主题。如果不能团聚,就会幻想出种种可能团聚的时刻。这就为这个诗篇带来了一个 巨大的创作的空间。中国古代的很多的诗,之所以相思、思念写的特别好,就是因为相聚的不易,所以思念之沉重,渴望之强烈。《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特别好的基础在于情感非常深厚。


这一切都基于李商隐跟他妻子之间的感情非常好。李商隐在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 ,也就是他25岁那年迎娶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氏。他跟王氏结婚之后一直相濡以沫。他这位妻子不仅美丽聪慧,而且非常有文采。从“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一诗中可看出二人常有联句唱和之事。


而在李商隐的诗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提到了王氏是一位非常美貌的女子:“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可惜天不假年,在结婚13年之后,妻子不幸去世。李商隐对妻子一往情深,写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比如在《房中曲》中说“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悠扬归梦惟灯见,薄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等等。


诗写的好归根结底得是感情好, 特别是夫妻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技巧是具有工具性的,而背后是情感本体才起作用。只有情感到了那一步技巧就自然而然到了那一步。“文似看山不喜平',情感跌宕起伏深厚,表现出来就是技巧。李商隐不亏是在中国诗歌史一面光辉的旗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康震品读古诗词》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订阅

▼▼▼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精选古诗词,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写满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了解完整人生图谱和世事变迁!(共100期已完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