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大佬——先轸

 茂林之家 2018-09-27

早在孙子之前的100多年,就有人写成了兵法,只可惜被后世遗失,这个人就是先轸。

先轸,是晋文公争霸诸侯时的一把利刃,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春秋时期晋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中国兵法祖师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界大佬。

先轸这小子年轻的时候,就愿意和晋文公重耳玩,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聊得来,当时一起玩的还有狐偃、赵衰等人。当时的他们每天吃喝玩乐,谈天说地,无忧无虑。

为啥?因为都是公子哥啊!将来都是要走向仕途的人。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这一年,骊姬乱国,晋国政变了,重耳为了保命,逃离晋国,开始了十九年的奔波之旅。

而先轸呢,也结束了他快乐的生活,随着重耳,一起远走他乡了。(也说先轸没走,在晋国低调的生活,不管怎么说,他和重耳是一伙的)

先轸在辅佐晋君的几十年中,开始默默无闻,算不上重要的人物,文公复国后有了军事活动,他立刻在军事领域里显露了自己的才华。

中国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大佬——先轸

话说公元前633年,楚国派兵攻打晋国的小弟宋国,宋国挨打了,赶紧找大哥晋国来帮忙。

晋文公有心帮忙,但是奈何山高路远,中间还隔着曹、卫两个楚国的小弟,如果出兵,必然是先打恶仗、然后在长途奔袭,最后到了宋国,楚军以逸待劳,晋军输的可能性太大。

于是就召集三军将领进行讨论,想一个好办法。

讨论中,先轸坚持出兵,一方面是为了解救宋国于危难,体现盟主气质,让更多诸侯归附,另一方面也是在打击楚国的势力,震慑楚国,不要让他觊觎中原。

当然,这也是其他将官的想法。于是晋文公下令出兵。

不过出兵可是出兵,但是晋军可是真的没有长途奔袭去宋国于楚军主力决战。

他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攻打曹卫。

既然曹卫是楚的两个附属国,你楚国不能见死不救,不救就没人跟你了;救,你就必然要挥师来战,哪怕不是三军全来,也得分兵来吧,这样也能缓解宋国的防守压力。

先轸之所以是晋国第一名将,不在于他能打,而是会打,会想办法。

先轸第一次打破了夏商周及春秋以来的迂腐战法,什么列阵、什么击鼓、什么规矩,统统不要,兵者诡道也,能赢才是硬道理。

先轸率部快速推进,并在五鹿附近的山林河边广布旗帜,故布疑阵。制造出了一种“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幻觉,随后在卫国军人还在打瞌睡的时候,展开攻势,迅速攻城。

被喊杀声惊醒的士兵们,看着城下的晋军,还有远方摇曳的旗帜和灰尘,当时就被吓傻了,哪还有心思打仗,分分钟就缴械投降,随后晋军又迅速推荐闪电般的攻陷曹国都城,把曹卫打的没脾气。

此时,晋军虽然打败了曹卫,但是宋国之围还未解决。

因为看到曹卫被打,楚王让大将子玉继续攻宋,而他亲率大军前来救曹卫,可惜路途刚走了一半,就听说曹卫败了,归附晋国了。

而且同时,齐国和秦国也纷纷派来使者,给宋国求情,此时的楚王进退维谷,进,派晋齐楚联合攻打楚国,那楚国就是三面受敌;退吧,曹卫成了别人的属国,宋国还没打下来,太磕碜,以后还怎么来中原混,见面得让人笑话死。

于是楚王断然拒绝了齐秦的求情(可能是齐秦没给楚王唱歌吧!),让子玉继续兵围宋国。没想到楚王的不给面子,竟然成全宋国。齐国作为老大哥面子被折了,脸上挂不住,竟然和晋国联合起来一起教训楚国。

这可把楚王吓完了,心说至于么,于是就下令三军,撤吧,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

但是楚国大将子玉可不干了,还没开打就认怂,这可不是我的作风。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名将,我的见识见识你晋军的实力,别光会联合这个联合那个,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我可不能被你吓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于是子玉毅然决然的带着本部兵马,继续攻打宋国,寻找机会,从中渔利。

这面先轸一看还有不怕死的,也悄悄的开始了他的筹划,他是一定要救下宋国的。

子玉先派使者去晋国那里进行斡旋,要求以宋换曹卫,这样楚晋两家谁也不吃亏。各自回家都有面子。

不过先轸此时,可是真的要打子玉一下子。因为楚国主力已经随楚王回国,你个偏师嘚瑟啥。此时不打更待何时。要不出来一趟不是白玩了。

于是根本就没搭理使者,直接把他关起来,让随从回去告诉子玉。换不行,咱得打,谁赢了听谁的。而暗中晋国已经和曹卫达成协议,只要他们不和楚国玩,原来你们的城池都还给你们,君主都给你们送回来。曹卫当然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子玉被先轸的行为激怒了,心说:“跟来自玩阴的,看来不把你们晋国打服,不把你先轸打服,你们是不知道子玉大爷的厉害,不知道我大楚的厉害,老子斩将夺旗的时候,你还在和重耳和泥呢!”

于是子玉率部去寻找晋军主力决战了。

且说此时的先轸看到子玉率部前来,也不上前迎战,反而是一退再退,退了足足九十里(退避三舍),美其名曰兑现当年文公在楚国的承诺。实际上是在暗中安排,要以逸待劳。

中国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大佬——先轸

这劳师远征的楚军,不知是计,就以为晋军怕了他们,紧追晋军不放,尤其是大将子玉,更是心焦,因为楚王回国,留下的粮草不多,必须要速战速决,而且此时的他由于求战心切,也不去想这是不是计策,就是追。

这一追,就追到了卫国的城濮,追到这,晋军不跑了。反而是列起阵来,大有要和楚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子玉哪管那个,停了那就开打吧!于是两面军队短兵相接。

首先被撕开口子的是楚军实力较弱的右军,晋下军佐胥臣用虎皮蒙马,率先攻击楚军右军,想来迷信的楚军立刻被这阵仗吓到了,以为是老虎成精了,或者老虎组成的军队来打他们,顿时溃不成军。

而与楚军左翼对阵的晋上军将狐毛则竖起将、佐两面大旗向后退去,下军将栾枝则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造出撤退的假象,楚军左翼一看晋军败退,便全力出击,这一出击就与楚中军脱节,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了晋中军,而晋中军则瞅准机会,立刻出击,切断了楚左军和中军的联系,佯败的晋军也立刻回转枪头,以夹击之势,开始对楚左军的攻击;而此时的楚中军则被刚刚打败楚右军的晋下军死死拖住。

就这样,楚左翼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被晋军全歼,随后,晋三军其上,围歼子玉的中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诱敌深入的歼灭战打法。

此时的子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打了一辈子仗,用了一辈子的兵,最后竟然不管用了。无奈的子玉只能突围而去。

此战晋军大获全胜,虽然遇到的不是楚军主力,但是也打出了晋军的自信,也让诸侯对晋军更加的敬重。

此战后不久,楚国大将子玉羞愧难当,自杀身亡。

中国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大佬——先轸

如果他活着,或许还有雪耻的机会,可惜他自杀了,或许这是春秋时名将的气节,但是不值得提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楚国元气大伤。

崤之战灭秦军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逝,晋襄公接班。诸侯联盟霸主之位真空,此时西垂霸主秦穆公终于按捺不住自己那争霸的小心脏,发兵伐郑,想要尝尝当老大的滋味。

只可惜,他出兵动静太大,郑国早有防备,于是秦穆公只好变更路线,灭了眼前的滑国。

春秋的效果真是悲哀,一个不留神就被灭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诸侯国,都想当霸主的原因吧。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

秦穆公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晋国朝堂的化学反应,有的人认为滑国灭了就灭了,没什么大不了。不能和秦穆公打仗,因为秦穆公是支持文公继位的人,咱要感恩;但是先轸却带领另一群人主张去教训秦穆公,因为关系这么好,晋文公死了,都不来吊唁,还趁机捣乱,这也说不过去了。咋地,人走茶凉啊!秦国这是违背礼法。

同时还越境灭国,这更是不对啦,师出无名啊!所以是秦国做得不对。秦国对文公有恩不假,但是他做错事情,就是要接受惩罚,不能纵容,否则盟主威严何在,小国安危何在。

最后,先轸的想法获得了认可。晋军要教训教训秦军,让他们也知道知道什么叫规矩。

于是,经过先轸和众人的谋划,他们选择了教训秦军的地点——崤山之谷。

而崤山之谷也成了三万老秦人的噩梦之地。

中国第一位有元帅头衔的军事大佬——先轸

话说,公元前627年春,久别家乡的秦军带着满身的疲惫,向家的方向急行军。是呀,离家半年谁能不想家,脑海中他们想着母亲、想着妻儿,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仅仅几分钟后,他们将永远的失去与家人团圆的机会。

三万秦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通过崤山谷底。谷底很安静,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但是却听不到一只鸟叫的声音。走在队伍中间的秦军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在最开始还有说有笑的讨论着此次出征的得失,但是说着说着他们发现不对了,于是传令部众加强戒备、快速通过。

可是一切都晚了,只听得轰隆几声巨响,山谷前后的出路被巨石拦住了。

随后只听到摇旗呐喊的声音从山上传来,待他们抬头仰望,山上箭如雨下,一瞬间无数秦军倒在地上,哀嚎遍野。

秦军三位主将立刻组织突围,可惜一切都是徒劳。

先轸在选择作战地点时,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的因素。这里没有任何的掩体的小道,一马平川。两面的山坡也极为陡峭,根本就怕不上去,星星点点爬上山坡的,也成了箭靶子,被扎成了刺猬。

就这样,经过几个时辰的激战,确切的说,是晋军的血洗。三万秦军全军覆没,秦军三位主将被俘虏。

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伏击战。

这一战,打破了以前所有战争战役的作战准则,抛出了所有的礼法,不再是两军列阵,战鼓加油,规矩厮杀的形式,而是以胜利为标准,在这个前提下任意发挥,加大了战斗的随机性,更考验作战指挥官的心理预测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学习研究的方向,中国军事史就此改变。

面折晋襄公,以死谢罪

先轸大胜秦军,胜利的喜讯传遍中原,先轸的威名也声震华夏。

此时的先轸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不过随之而来的,他那倔强的性格和臭脾气,也为他招来了祸患。

晋襄公的母亲是晋文公在秦国娶的老婆文赢,文赢对三个秦国大将是再熟悉不过了,她知道这三个人是秦国军事的顶梁柱,留在晋国不是被杀,也将会终生囚禁。这对秦国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于是文赢就多次和晋襄公求情,请放了三位将军回秦国。秦襄公鉴于母亲的面子,就把这三个人悄悄的放了。

后来先轸知道了这个事,就去找襄公,问:“三位秦国俘虏呢?”

襄公说:“放了”。

先轸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心说:“我的善良糊涂的国君啊!你这不是放虎归山么?”

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耿直的责怪其襄公,甚至还吐了口吐沫在大殿上,这无异于在侮辱国君。

不过,晋襄公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也没有责罚先轸。

先轸气头过了,发现自己做的不对,想要找国君道歉,又不好意思。而国君没有惩罚他,他就更感到不好意思了。

怎么办呢?怎么能向国君道歉呢?

刚好这一年,狄人攻打晋国,晋襄公派先轸出兵抵抗。

八月,先轸率领晋军在箕地痛击狄军,还俘获一名狄军首领,打的狄人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落荒而逃。

而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中军主将先轸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脱下头盔铠甲,将他们整齐的放到一旁。

随后自己驾车冲进狄军阵中,血战至死,

一旁的将士都看呆了,带他们反应过来时,狄人已经带着先轸的尸身撤了。

后来狄人有感于先轸的英武,将先轸的头颅还了回来,据说先轸的面容,虽死犹生,如同活人一般。

先轸以死明志,用战死来报答国君的宽容、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这是春秋大义的体现。

也是一名将军最好的归宿。

只可惜,这不是最后一场战役,这只是战国乱战的春秋序曲。

处在春秋动乱之世,先轸目睹了礼仪制度的崩溃和武力的重要,尤其是亲眼看到了宋襄公以仁义治兵的处处失败,因而最先放弃了对仁义观念的迷信,转变为对武力和军事的信仰。对国家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他都善于从军事的角度做出考虑。

如果先轸不死,晋国军事实力还会更加强大,而我国的军事史将会更加灿烂。或许先轸会有更优秀的战例、更奇妙的战法呈现出来,供后人研究,但是一切还是不能假设的。

先轸已去,在不该离开的时候离开了需要他的祖国。

先轸虽然短暂的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但是他的闪电战、歼灭战、伏击战思想,却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军事史,如一个耀眼的明星一样,光耀华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