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与管理》,“道”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目标

 GPF生活教育 2018-09-27

“道”取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指一种客观规律,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量。企业中的“道”,从管理来说,这个“道”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目标。《道德经》五千言,通篇讲“道”。明了“道”的含义和基本思想,就可以运用老子智慧搞好现代企业管理核心问题。

“道”虽然难于说清楚,但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举个例子,抛硬币 20 次,正面和反面的次数也许是 1.4:0.6。但是,如果抛 20000 次,那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就接近 1:1。这个正反面均衡的规律就是抛硬币的“道”。

老子管理思想之“道”是企业经营中必然会遵循的一种规律,发展的、客观存在的无形力量。就像抛硬币一样,这个规律,就是老子管理思想中的管理之“道”。

企业中的“道”是多种多样的,人是“道”,物是“道”,环境是“道”,天时地利人和还是“道”,凡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变化的规律都是“道”。

老子管理思想也是一种哲学,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仍然没有变,其核心即是“道”。研究老子的管理之“道”,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也是基础。如同老子思想把“道”作为天地、人物、人类社会运行的最根本的规律一样,老子管理思想的应用也必须符合“道”这一规律运行。

有研究显示,卓越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有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理念就是老子所谓的“道”。

“道”是真实的最高存在,不是创造出来的,人们只能发现并遵循“道”而行。企业的核心理念也不是制定或创造出来的,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你不需要‘创造’或‘制定’核心理念,你只能去发现核心理念。理念的制定不是来自于对外部环境的观察,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审视。”

从企业文化中发现核心理念,这个“理念”便是企业自身的,便易于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是企业的文化标签,而应通过各种方法取得企业员工的认同,并使之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有没有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理念呢?老子从来没有告诉我们“道”是什么,但不影响“道”真实地存在着。有人在研究卓越企业的核心理念时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理念普遍而一贯地出现在所有的企业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之“道”,关键在于是不是对企业的发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和领会,并以之引导和激励企业中所有的人。

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说:“领导者首先应该明确集团应有之目标,即确立符合大义名分的企业目的,同时努力使这种目的为员工所共有,全体员工都乐于齐心协力为企业做贡献。”稻盛和夫为京瓷公司确立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他认为,“正因为有了作为经营理念之大义,京瓷公司的全体员工才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推进创造性的技术开发,继而多方面拓展事业。而这,也成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与“为道”不同,学习需要积累,而“为道”则需要减损非本质的内容,这一减损过程就是“道”的彰显过程,“为道”就是一个去蔽的过程。

对企业来说,“为道”就是寻找并确立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核心理念的发现也是一个去蔽的过程,去除非本质的、非核心的内容,核心的内容就会自然呈现。

在面对哪些内容应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这个问题时,人们总是难以取舍,非难在“取”,而难在“舍”。

核心理念必须表述简洁,内涵丰富,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日本京瓷的“敬天爱人”等。

核心理念一经确立,就不能随意更改,能更改的就不是核心理念。惠普公司的某任CEO说:“我们的基本原则,从创办人构思出来后一直维持不变。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和实务分得清清楚楚,核心价值观不改变,但是实务做法可以改变。我们也清楚地表明,利润虽然重要,却不是惠普存在的原因,公司是为了更基本的原因而存在。”

老子思想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尊重客观自然规律,是阴阳相生相克、相互牵制、相互平衡。那么老子管理思想的也是强调管理的尊重规律、和谐平衡。这是和老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老子管理思想尊“道”而行是管理的目的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只有管理中尊重客观规律、不违背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规律,管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