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诗四首

 江山携手 2018-09-27


 
   《苏武诗四首》又名《苏武与李陵诗四首》。是东汉无名氏所作的四首五言古诗。这组诗和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收入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这七首诗是“苏李诗”的代表作。这些古诗都是送别诗,有的写友人之别、有的写夫妻之别、有的写骨肉兄弟之别,但情感都真挚动人。
 
作品原文
 
苏武诗四首(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诗四首(其二)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诗四首(其三)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俛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苏武诗四首(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两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注释译文
 
注释一
 
①骨肉:指兄弟。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②因:亲。这句是说结识朋友也是相亲的。
 
③四海皆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④连枝树:即“连理树”,不同根的两树枝或干连生为一名为连理。通常用连理树喻夫妇,这里用来喻兄弟。
 
⑤参与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⑥邈:远。
 
⑦胡与秦:犹言外国和中国。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以上四句是说往日形迹亲近,今后就疏远了。
 
⑧恩情:此句言情谊比平时更觉不同,平时情谊固然深厚,临别更觉难舍。
 
⑨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类)”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燕乐嘉宾。
 
⑩罇:酒器。
 
斟酌:用勺舀酒。结尾四句是说这一罇酒本为赠远人用的,现在希望你再留一会儿酌饮此酒。
 
注释二
 
①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
 
②嬿婉:欢好貌。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
 
③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
 
④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⑤参辰皆已没:言天将明。
 
⑥行役:应役远行。
 
⑦滋:多。
 
⑧春华:喻少壮时期。
 
注释三
 
①依依:恋恋不舍。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②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马的头鬃和尾,有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能飞行。其中有一种有翼的,象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③喻中怀:晓示心怀。
 
④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⑤泠泠:形容音韵清。
 
⑥丝竹:“丝”,指用丝弦的乐器,如琴瑟。“竹”,指竹制的乐器,如箫管。这里“丝竹”是偏义复词,上文只提到弦歌,有丝无竹。
 
⑦厉:强烈。
 
⑧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⑨展:重(平声)。
 
⑩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念子不得归:是说我虽想念你而不能随你同归。以上四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注释四
 
①烛烛:明貌。
 
②馥馥:芳香。
 
③游子:指行人,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如果是作者自谓,这篇就是客中送客的诗。
 
④江汉:长江和汉水。以上四句是说预计年终行人已到达江汉之间了。
 
⑤山海:可以是泛说,犹言山川;也可以是实指,近人逯钦立《汉诗别录》引东汉、魏、晋人的话说明当时人常用“山海”指赴交州所经的艰险,山指五岭,海指南海。依此说,这诗中的行人要去的地方还不止于江汉而是远达交州。
 
⑥中州:指古豫州(今河南省地),因其居九州之中。
 
⑦未央:未尽。这句是说现在欲别未别,欢乐还未尽。
 
⑧景光:犹“光阴”。
 
创作背景
 
      苏武和李陵是西汉武帝时人,两人几乎同时落难匈奴,都在异国他乡历尽磨难,交情非比寻常。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汉朝与匈奴达成和议。当苏武回国之际,李陵置酒为苏武送行,“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两人互相唱和,用诗歌表达嘱托、祝愿和依依不舍之情。“苏李诗”就是在这样一种假托的背景之下题为苏武和李陵所作的一组诗歌。
 
      关于“苏李诗”的作者和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但现在一般认为,“苏李诗”是东汉后期文人假托苏李之名所作,写作年代应该跟《古诗十九首》相差不远。
 
      现在能够确认的“苏李诗”合起来共有二十二首。但“苏李诗”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所收的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和苏武的《诗四首》,这七首通常被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作品鉴赏
 
诗词赏析
 
第一首:是送别兄弟的诗,从平日的恩情说到临别的感想,再说到饯送的意思。
 
第二首:是征夫辞家留别妻的诗。大意先述平时的恩爱,次说临别难舍,最后嘱来日珍重。
 
第三首:是客中送客的诗。前幅连用比喻表示临别依依,中幅借描写弦歌的音响说明人心的情绪,后幅直写伤感,仍用比喻作结。
 
第四首:是从中州送友南去的诗。起头六句写将别时的光景。次四句预计行人的路程。以下八句言别后山川阻隔,嘉会难再,应珍重目前的欢聚。
 
   “苏李诗”的情感真挚动人,尽管诗中主人公为离别所伤,但诗中却没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语,没有一句呼天抢地的哀号,有的只是殷殷嘱托和良好的祝愿。所以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这样评价“苏李诗”:“苏李赠言,何温而戚也!多唏涕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气厚矣。”“苏李诗”的情感表达是温厚的。
 
诗词风格
 
一、注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直接言悲、言思、言恋的字眼很多,如“怅、悲、伤、怆、愁、悢、思、恋”等。诗歌也善于借景借物抒情。诗歌为表现离别,往往设置特定的离别之境。“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写的是清晨之别。同时,“苏李诗”也创设了许多特定的意象去表现离别,如“风、河梁、月、黄鹄、胡马、参辰、霜、山海、水、丝竹、酒、秋兰”等。这些物、景或起兴、或比况、或衬托,情融于物、情融于景,将送别之伤、辞乡之哀表现得情意缠绵,思致凄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注意对比。“骨肉缘枝叶”本是抒写兄弟骨肉离别的。但诗人却在后面把笔触转向了与“骨肉”不同的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朋友间的交往。天下朋友之交都能亲如兄弟,不忍相别,“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兄弟骨肉之别又该是多么的痛苦。诗人以密友为喻,用意在写兄弟之亲。这是以朋友写兄弟。“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四句想象与兄弟相处时和离别后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前者“常相近”,一如“鸳与鸯”,何其相得;后者别如“参与辰”、“胡与秦”,几多哀愁,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这四句一前一后两两相对,看似重复拙钝,却反映出诗人处于人生变故中那种不堪回首、无法预期的复杂心态。这是以昔写今。“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是以留写离。“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是以乐写哀。
 
三、善于化用成语典故。“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两句系化用《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意,有兴起和借喻设筵饯别之妙。“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化用“黄鹄一举千里”(《韩诗外传》)成语,既含称誉之意,又写怀故之状。“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化用“代马依北风”(《韩诗外传》)成语,在悲离亲别友的同时,也表现出难忘其本的心思。“游子吟”指琴曲《楚引》,“《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楚引》为思乡曲,诗歌借《楚引》表达了离别人内心深沉的悲愁。“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四句暗用了《穆天子传》王母赠别歌中“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句,句句都强调一个“远”字,惜别之情显得格外浓盛。
 
诗词集评
 
   “苏李诗”语言自然朴素,不尚华丽而字字发自真情,能“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陆时雍《诗镜总论》)。明人谢榛称其“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四溟诗话》)。如“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等皆明白如话,以浅显的语言抒真情,写真理。
 
      简而括之,“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同一风味”(王士禛《渔洋诗话》),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也被视作五言诗成熟的一个标志,它在六朝拥有五言诗典范的地位,影响深广。钟嵘《诗品》评李陵诗为上品,杜甫也说“李陵苏武是吾师”(《解闷十二首》)。诗中名句如:“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等,六朝隋唐以来广为传诵。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公元前100年(天汉元年)拜中郎将,奉命持节与副使张胜、假使常惠,募士百余人出使匈奴。侯单于骄狂,并不优礼汉使。时有一个投降匈奴、被匈奴封为缑王的汉人,和其他一些降人,打算劫单于母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阴谋。事泄,单于欲尽杀汉使,其大臣以为不可,主张拘降汉使,遂传讯武等。武以为这是侮辱,拔刀自尽未遂,单于敬其忠烈,遣医调治,诱逼其降。武不屈,单于怒,幽禁于地窖中,绝其饮食。武以旃毛和雪而咽,得不死。单于又将他远徙至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上牧养公羊,告以公羊生乳,方许放归。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饥,牧羊时手持汉节,节旄尽脱仍不释手。
 
      汉昭帝时复与匈奴和亲,请遣返汉使,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时武在匈奴已十九年。公元前81年(始元六年)返抵长安,拜典属国。武与上官桀父子、桑弘羊有旧交。后霍光以谋反罪杀桀等,武以此罢官。昭帝死后,武预迎立宣帝事,赐爵关内侯,复为右曹典属国。
 
      李陵(?~公元前7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字少卿,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李陵之父是李广长子李当户,李当户早死,李陵为遗腹子。其英勇善骑射。曾率步卒五千出击匈奴,被单于八万骑兵包围,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曾为其行为辩护被腐刑下狱。汉朝族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公元前96年因“李陵杀李绪事件”(《汉书·李广苏建传》)间接导致与被匈奴流放的苏武见面。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病逝于匈奴。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正谓辛弃疾所词:”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