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感动中国文坛两千年的大“汉奸”

 五千风雨 2022-12-06 发布于浙江

天下的强汉(41)

主笔:闲乐生朱晖

李陵投降匈奴成为单于的女婿后,一个沉重的任务摆在了他的面前。

原来,匈奴单于狐鹿姑知道李陵和苏武在汉朝原是很好的朋友,便想让李陵试着去劝劝苏武,叫他别死要面子活受罪,干脆也投降算了,十多年,南归早无望了,还死撑着干嘛,累不累啊!

李陵其实早就知道些苏武的消息,知道他这十几年来一直都还在北海挣扎求存,生活非常艰苦,那些公羊也在几年前被丁零一帮马贼抢光了(或许就是丁零王卫律指使的),苏武忍饥挨饿,最后实在没东西吃,只得变身成为一个“野外生存大师”,在荒原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有时连野鼠都没的吃,他就只能去挖鼠洞里野鼠贮藏的草籽为食,这种连原始人恐怕都不堪忍受的日子(恐怕连动物都不堪忍受吧,动物也是要群居的),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苏武竟然顽强的坚持下来,且日夜持其汉节,从不离身,以表不辱使命。李陵实在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着他?

文章图片1

现在这个谜底就要揭晓了,因为岳父单于发话,李陵无可推托,又兼前日与汉将商丘成交战惨败,为了戴罪立功,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跑一趟。

他知道自己此行是自取其辱,但这些年来他拔剑击柱,吊影惭魂,心中实在苦闷,如今终于要见到多年老友了,所以又不免有些兴奋,这种惴惴不安而又喜忧参半的心情,谁能体会?

沿着姑且水一路北行,穿过森林,越过荒原,来到冰天雪地的北海,在美的如梦似幻、却看不到半点人烟的贝加尔湖畔,李陵他们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苏武。

当年那个风度翩翩、大名鼎鼎的汉朝中郎将苏武,如今已变成了个衣衫褴褛、面容枯槁、须发蓬乱的糟老头,只有那坚定不屈熠熠生辉的眼神,以及片刻不离身的汉朝节杖,才让李陵看出了几分当年名士的风采。

只可惜他节杖上的五彩旄毛(牦牛尾制成)早被塞外的风雪摧残光了,现在只剩了一根光秃秃的竹竿,乍看去倒像是丐帮的打狗棒。

而当年那个英武非凡,意气昂扬的汉朝骑都尉李陵,如今也成了个满面沧桑、意志颓唐,缘领左衽、胡服貂裘的匈奴高官,若不是李陵那天下独一无二的高大身量与如猿双臂,苏武也几乎认不出他来。

往事的鳞片,如同落叶,从岁月的枝头纷纷落下,沉进雪中,冰封,融化,再冰封,再融化,痛彻心肺。

长长来路,你我都走的太憔悴,这真是岁月催人老,英雄苦消磨啊!

两个人就这么远远的对望着,在心头寻觅时光碎片,凝成千言万语,却欲说还休,茫茫风雪,铺天盖地,吹红了他们的双眼。

你终于来了。

我终于来了。

外面冷,进屋再聊吧。

好。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单于一片虚心,仰慕足下,意欲同享富贵。

不愧是我大汉军人,毫不遮掩,如此磊落,你不怕我打你出去么?

不怕,无论如何,我们终究是见了一面。

苏武无语,遂一声苦笑,寻出珍藏已久的马奶酒,款待李陵。

李陵也命随从摆出预先准备好的酒食,奏起汉乐,与苏武对饮。

这些汉乐都是李陵亲自教的,听听可解思乡之苦,此情此景此音,哪里像是在劝降?不过他其实也本来没报啥希望,还是先好好叙旧吧,自己已经很久没说过汉话了。于是李陵把这些年来自己的遭遇简单叙述了一遍,然后长叹道:“今事已至此,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然国家于我已矣,吾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苟活至今。”

文章图片2

李陵本以为苏武会义正词严的骂他一顿,但很奇怪没有,苏武只是把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也平平淡淡的说了一遍。如此巨大的痛苦,苏武却说的如此云淡风轻,仿佛这些罪自己受的很开心、很荣耀。李陵听了,竟不免有些羡慕,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他自己也很奇怪。

聊到这里,两人短暂沉默,汉乐悠扬,马奶酒散发醉人飘香,外面大雪如席、北风呼啸,烧有火炉的毡包内却很暖和,让人实在不忍打破这对老友十余年后他乡重逢的温馨。

李陵低头沉思了一下,终于决定还是告诉苏武,自己在离京北征之前,苏武的母亲就已病逝了,他还亲自送葬到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

他与苏武最终都未能堂前尽孝,可谓同病相怜,李陵说着说着竟有些哽咽。唉,大汉以孝治国,却又让它多少臣民百姓不能尽孝啊。

李陵接着告诉苏武,说后来他妻子知道丈夫南归无望,也已改嫁他人了,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们孤苦无依,无人教养,也不知是死是活。

十几年来苏武与中原音书断绝,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家里的消息,心中悲恸万分,却狠狠忍下了泪水,心想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这是自己必须承受的痛苦,淡定,淡定!

李陵又告诉苏武,说他的两个弟弟苏嘉与苏贤也都死了。苏嘉做奉车都尉,在驾驶御辇时撞坏了车辕,被弹劾为大不敬罪,被迫伏剑自刎。苏贤则奉诏去追捕一个骑马的宦官,因为抓不到,无从复命,也畏罪服毒自尽了。当时苏武还有两个未嫁的妹妹,现在情况不明,自己会再想办法打探。

苏武的眼泪还是没有流下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谁碰上这事儿也得哭死,但苏武竟只是长长叹了口气,然后一声惨笑,便即打住。

当然,苏武的笑比哭还难看。

李陵实在受不了苏武这么强忍痛苦了,他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劝道:“今子卿终不得归汉,孑身居此,徒受困苦,虽有忠义,何从表见?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乃尔!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母妻为汉所拘系,忧心如焚。子卿之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为谁乎?望听陵计,毋再拘执!”

文章图片3

苏武其实很理解老友李陵降敌的苦衷,所以他会骂卫律,甚至骂常惠,却绝不忍骂李陵,只不过挚友一场,他也很希望李陵能理解他坚持不降的苦衷。与李氏不同,苏家两代为官,父子兄弟皆至两千石,且苏建兵败亡归后仍被信任而拜为代郡守,可见汉朝对苏家不薄,何况“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况且我苏武身为大汉使臣,代表的不仅是皇帝,还是国家,岂可投降异族?

李陵无言以对,从此绝口不提投降之事。两人只是一个劲的对饮,喝了又醉,醉了又喝,一连数日,以消愁苦。

醉卧北海君可知,你我皆是薄命人。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临别之际,李陵又忍不住对苏武道:“陵自有识以来,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然子卿兄,可否再听仆一言。”

苏武知道李陵要说些什么,但他不想听,于是两个字脱口而出:“大王……”

多少年来,苏武一直亲切的称呼李陵“少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呼李陵官名,而且还是匈奴官名,李陵一下子愣住了,顿觉火炉生香的斗室之中,寒冷彻骨,仿佛置身于冰窖。

苏武接着说道:“大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困苦也好,贫乏也好,饥饿也好,严寒也好,难熬的孤独也好,永远回不到汉朝也好,我的忠贞气节最终永远不会被世人所知也好,总之我苏武满载荣誉而来,就该满载荣誉而去,就算死,也不能投降匈奴。如果大王你还念着我俩的欢谊,就不要逼我!

李陵傻了。

苏武的目光,就像一条皮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背上,火辣辣的生疼,一鞭又一鞭,最终仿佛将他抽成一具枯骨,化作微尘,腐臭难闻,污浊不堪。

文章图片4

苏武的这句话,也彻底撕碎了他冷冰冰的面具,以及他对于投降异族的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与自我欺骗,这让他初降时的那种痛苦又重新泛了上来,并立刻绝提。

那片土地虽然沾满血污,但那里毕竟有我们的根。不管你有多少冤屈,多少痛苦,多少理由,归根到底只有一件道理:爱国者流芳百世,叛国者遗臭万年!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李陵攘臂长嚎,泪如雨下。

苏武没有说话,只是心酸的看着李陵,同时胸中的勇气却一点一点长大,感觉无比充沛。

他觉得自己应该感谢李陵,正是李陵的悔恨与痛苦,成为对比,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而其实李陵也应该感谢苏武,正是苏武的忠贞不屈,让他找回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往日的拳拳初心,这种感觉温暖着他的心灵,也炙烤着他的灵魂,让他如行尸走肉般的躯体里也终于有了一丝生气。

对于一个心无依归的人来说,痛苦总比麻木要好。

从这个方面来说,李陵与苏武也是真正的知己。苏轼曰:“苏、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其实,如果汉武帝没有凶残击碎李陵的理想与信念,李陵又何尝不是另一个苏武?

至此,他们的友情已陡然升华,超越汉朝时光,超越生死荣辱,超越世俗名教,进入清净而又纯粹的精神层面。

终于,经过一番发泄,李陵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下来,遂怅然离去,苏武看着他孤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漫天的风雪之中,终于忍不住缓缓滑倒在地。

再一看,雪地里已赫然添了两股新的泪痕。

文章图片5

一个汉奸,一个义士,各自在匈奴忍受着煎熬,只不过一个是积极的,一个是消沉的;一个是肉体的,一个是心灵的。特别是对于李陵来说,他既思念苏武敬佩苏武,又自觉惭愧害怕见到苏武,这两种心理常常在交战,但最后他也只能选择退缩,多让自己的匈奴妻子带着牛羊酒食去问候苏武,以解其穷厄。李陵甚至还让妻子帮苏武介绍了个匈奴女子做他的妻子,使他有人照顾且不致寂寞。李陵非常明白,比起寒冷与饥饿,苏武其实更难忍受的是孤独,孑居在西伯利亚漫漫的冰原上,这可是一种让人发疯的孤独,亏他这么多年忍了过来。

苏武欣然接受了李陵的好意,他虽然从不亏大义,但对这种细枝末节却并不在意,可见这位民族英雄,却也并非一个假道学。而丁零族人得知苏武原为李陵好友,从此也不敢再来侵盗。

寒天饮冰水,滴滴在心头,这才是真正雪中送炭、弥足珍贵的友情。

所以说李陵苏武虽然身份迥异、境遇殊途,但两心相知如北海明月,见与不见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了。

直到有一天,李陵发现自己不得不去见苏武了,事实上他自己的心里,也是乱成一锅粥,急需一个老友为之分担。

原来,那位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伟大天子,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执政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汉武帝,终于去世了。

李陵在得知此消息后,飞马来到北海给苏武报丧,言:“边境捕得云中汉民,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素服,曰上崩。”

苏武听到这个噩耗后,立刻疯了一般冲出小屋,奔至荒原,遥望南方,号啕痛哭。

苏武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就算听到老母去世、妻离子散,他也只是一笑而过。但是这一次,苏武数日悲号不止,撕心裂肺,泣尽而继之以呕血,这简直是伤心到了人类极限。

李陵毫不怀疑苏武的悲伤,因为在当时人的观念里,皇帝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命,而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国家与人民。事实上,后来苏武归国,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祭品去汉武帝的园庙拜谒述职,汇报自己的使命。所以苏武的悲伤,与其说是对汉武帝本人,不如说是对他心内那个挚爱的故国,这种情感热烈而执着,只有多年离散海外的游子才能体会。

但奇怪的是,李陵竟一滴眼泪也挤不出来,那个他一生效忠但又杀了他全家的男人终于死了,这让他感到一种无比的落寞与憋闷,又带着一丝丝的快意,这种情感爱恨纠缠,这个世上除了李陵无人能体会。

于是,白茫茫的雪原,黑沉沉的天空,静悄悄的湖面,冷冰冰的荒野,孤伶伶的两人,伫立于千里冰封之中,望断故国归鸿,诀别红尘紫陌,天地一片苍茫。

文章图片6

接下来的日子,李陵便经常来北海陪伴苏武,两个天涯沦落人,从此以美酒汉乐互相取暖。

他们果然还是最好的朋友,谁说汉奸和义士就不能成为好朋友了。只要面向纯真,坚守性情,义士固然很可敬,汉奸也可以很可爱,说到底他们还是同类人,只是境遇不同,当不了同路人罢了。

这样的日子一共持续了七年,直到汉上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原来此时汉匈之间已达成共识,决定就此暂停连年累月的互耗,重谋和亲。两国使节因此往来频繁,终于发现苏武竟然还活着!

年轻的汉昭帝立刻给苏武定了性:这是大汉的民族英雄,我们一定要把他接回来!

阔别十九年,苏武终于要回到自己祖国了,李陵既高兴,又伤感,又羡慕,还有几分委屈与遗憾,总之各种情感交织,于是他特意设了酒宴,给苏武饯行。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陵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苏武说,但最后他只说了一句话,可就这一句话,竟让一向不爱哭的苏武立刻泪腺绝堤了。

李陵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钝,但使汉稍宽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沫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乃遽收族陵家,为世所戮笑,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文章图片7

这么多年来,这是李陵第一次道出自己原有荆轲曹沫之志,他自己之前没说,是因为志向未达,徒遭天下人耻笑罢了。但此情此景,李陵再也忍不住心中块垒一泄而出,不然苏武一走,自己的辛酸便再无人可与之倾诉,那他非得被这种无人理解的痛苦给折磨疯了不可!

其实苏武何尝不知李陵之志,否则这些年来他也不可能继续跟李陵交往。多少年的朋友了,他能不了解他吗?

于是苏武拭泪道:“少卿之心,武岂能不知?然你我或许还有再见之日,少卿不必伤怀。”

李陵明白苏武的意思,如今汉匈之间关系已大为好转,苏武可回去,李陵当然也有可能回去,这事儿并不难办。如今在汉朝执政的霍光、上官桀都是他俩的好朋友

然而李陵却悲哀的摇摇头,狠狠灌了自己几碗酒,遂酩酊大醉,持剑起舞,歌道:

径万里兮度沙漠,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这是一首楚辞风味的经典汉代悲歌,其情真,其意切,堪称千古绝唱,看来李陵不仅军事能力卓越,其文采夺目,亦不可小觑,历代文人多有赞之,如骆宾王《和道士闺情诗启》曰:“李都尉鸳鸯之辞,缠绵巧妙。”作者不才,试将其翻成为现代诗,方便大家赏读:

我远行万里

踏过居延

踏过茫茫大漠

为天子率兵奋击匈奴

箭射完最后一支

路走到最后一步

终无奈

金戈铁马尽摧折

将士百战成枯骨

我也身败名裂

再回首

白发老母

临年被戮

娇妻幼子

可怜物故

旧园梦魂

难收水覆

家破人亡

穷途末路

罪徒纵有万般报国之心

哪里还有归宿?

歌毕,李陵椎心泣血,老泪阑干。苏武亦陪之垂泪。此时的离别,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杨柳依依,只有塞外扬沙和无边的苍莽。这才是壮士的离别,情深义重,而又无半点矫揉造作。

文章图片8

按照古人的习惯,李陵唱,苏武应和,但《汉书》记载至此,却戛然而止,让人不免怅惘。故后人所辑之《李陵集》中,便增加了二十余首李陵苏武送别诗(注1),其文学水平极高,向为历代文人所认可,如秦观《韩愈论》曰:“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苏轼《跋黄子思诗》曰:“苏李之天成。二公尊之至矣。”但亦有后世学者考证这些诗皆是伪作(注2),应作于东汉末年,理由是西汉时中国不可能出现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西汉成帝时已有班婕妤所作之成熟五言诗出现,所以李陵苏武率先自创五言体诗,那也是极有可能的(注3)。这里我们且选其中两首作为苏李之临行赠别吧!诗虽可能作伪,其情则绝不能伪,即便是假冒,那假冒者也必是李苏二人百年后的知音。大家且看:

李陵诗曰:“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阳;尔行西南游,我独东北翔。辕马顾悲鸣,五步一彷徨;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远望云中路,相见来圭璋;万里遥相思,何益心独伤;随时爱景耀,愿言莫相忘。”

苏武诗曰:“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俱远飞呀俱远飞,诗虽好,却不过是苏武一个美好的期许罢了,李陵怎么可能做到?他已是断翅之雁,再也无力南飞了!

想当年李陵劝苏武,今日又是苏武劝李陵,这两个固执的人互相劝来劝去,又有何用?

所以,永别了子卿,此去万里,人绝路殊。李陵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苏武无奈,只得怆然南去,他回到汉朝后,受到民族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官拜典属国,名列麒麟阁,赐钱二百万、田宅若干,同时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学习苏武义士伟大爱国精神的热潮,后又化作一首著名的爱国歌曲,相信你我小时候音乐课一定唱过:

“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痛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宁教匈奴惊心破胆共服汉德威。”

两千年过去了,多少英雄的伟业已经被风吹散,惟有一个牧羊人的歌声永留人间,只不过在这歌声的背后,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汉奸无声的哭泣。这个汉奸,才是古今天下最孤独的旅人,包括他的子孙,包括他的灵魂,都将永远在那片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流浪,不知何时才能落叶归根?

注1:《隋书·艺文志》所录《李陵集》二卷,新旧《唐书》仍见记载,至《宋史》则不见著录,是该集宋时方告亡佚。今所存李陵名下之作,有文四(内有令、表各一为残句)、诗二十二(内有四篇为残句)。

注2:如南朝文学家颜延之认为“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太平御览》卷五八六引《庭诰》)而历代学者如洪迈、顾炎武、翁方纲、钱大昕、梁启超等,亦从苏武和李陵的事迹、诗中地域、避讳以及诗的风格等不同方面论证其伪。

注3:如钟嵘《诗品》:“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杜甫《解闷十二首》:“李陵,苏武是吾师。”元稹《杜工部墓系铭序》:“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