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视的数字化力量——5G技术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蛰伏与觉醒

 yangtz008 2018-09-27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连续四年的“提速降费”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红利,但却使运营商日渐陷入焦虑。从2015年政策实施至今,中国移动用户资费下降83.5%,人均每年节省160多元,但与此同步的是运营商不断扩大的量收剪刀差——2017年,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6.4%,但运营商电信业务收入仅增长6.4%。

 

运营商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关自身的存续,更关系到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福祉。在5G技术攻关与普及需要大量投入、“去管道化”创新业务布局尚未成型、政府主导的运营商让利政策持续高压的背景下,传统运营商如何在自我角色定位的转换中完成新旧业务轨道的切换,已经成为困扰业界与社会的核心命题。

 

但划时代的变革往往都会在关闭旧时代之门的同时打开一扇属于新时代的机遇窗口,曾经在移动通信时代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运营商体内实际上同样蕴藏着面向未来的巨大能量——服务“数字中国”和产业数字化的宏伟战略目标,运营商完全有机会和有能力在数字化时代延续过去基础实施提供商的定位,成为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之外推动社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三极。


图片来自互联网


产业的数字化大潮已经不可阻挡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在从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1.0时代进入到以云、网、端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2.0时代。数字经济成为继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现代经济形态登上历史舞台,“数字中国”和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数字化在宏观层面已经成为转型未来的重要命题。

 

作为宏观的具体映射,数字化潮流在微观层面同样不可阻挡。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企业运营层面的数字化正在往深处推进,从过去单一生产系统的数字化过渡到人财物、产供销等全模块和全流程的数字化。但这一征程刚刚起步,依照产业分析的结果,近年来企业的单位人工产值并没有受益于生产流水线技术明显提升——虽然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使得企业在生产环节大幅节省了人工费用,但企业的总体成本并没有因此大幅降低甚至还有所提高。企业总体成本扣除生产成本的部分成本被称为Opex成本(运营成本),Opex成本的攀升反映了企业在运营环节仍然存在大量的人工工作可以被数字化和智能化所代替。

 

更为可怕的是,“鲍尔默病”“成本病”的存在将大幅加剧企业的成本负担。研究表明,如果人工不能被电脑有效替代,而电脑的技术进步又远远高过人力,那么人力的相对价格就会不断提高。所以,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企业顺势而为的时代潮流,同样还是企业不得不为的求生之道。


图片来自互联网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的两股力量


如今,主要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历史车轮滚滚前行:一是以互联网业务为基础的OTT云服务供应商,如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等,二是从技术、产品与服务发展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传统IT公司,如华为、IBM。

 

第一类公司无需赘述,阿里巴巴近几年大手笔渗透线下,基于阿里云通过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等一系列理念赋能和改造传统产业,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

 

第二类公司在看到云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开始在近两年发力,IBM正在实施以数字化和平台化为内涵的第三次变革,在从硬件公司转型成为解决方案公司之后,IBM未来将以一种更加开放化的方式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平台。华为也在2017年大举进军公有云市场,将云服务部门提升为一级业务部门,并从一开始就瞄准全球市场,致力于成为未来世界“五朵云”之一。

 

这两类公司几乎已经成为数字化世界的两极,主导着新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进程。全球权威调研机构佛瑞斯特(Forrester)研究公司曾对中国主流公有云厂商从战略、产品和市场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领导厂商分别是阿里云、微软云、AWS、华为云和腾讯云,他们在中国市场共同组成了如今公有云产业的“领导者象限”。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但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IT公司,基本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中都只能提供“云”的部分。真正能实现“云网融合”为传统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转型解决方案的另有角色,它虽然如今不像其它两类公司一样举足轻重,但确实已经在数字化世界逐渐觉醒并暂露头角。未来它将在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它就是以电信、移动、联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运营商。

 

产业数字化的第三极——5G技术助推运营商成就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平台

 

图片来自互联网


推动传统运营商成就产业数字化第三极的三重动力:

 

5G技术的成熟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赋予运营商新的角色。5G商用步伐的逐渐走进正在催生更多的产业应用场景,以智能驾驶为例,只有借助5G高网速、低时延的特性,无人驾驶汽车才会敏锐探测并避开周围物体,从而真正实现大规模的运用和推广。未来5G技术将广泛与各行业的垂直领域合作,成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这将赋予运营商新的角色,即运营商将成为5G时代数字化世界底层基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铁塔的上市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正是因为它能够为未来5G网络建设提供站址资源与服务。

 

运营商在数字化基建上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首先,与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相比,只有运营商能够实现云网融合,从而有条件在为客户提供云服务的同时提供专线,而云加专线的组合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云使用的安全性和专属性,并基于低延时和高宽带的保障极大提升客户运用云服务的效率。其次,运营商有着互联网公司也无法比拟的庞大客户积累与营销渠道。三大运营商依托以往大客户业务和专线已经在B端积累了最为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关系,而几乎覆盖全国各个角落的营销和服务体系使得它在C端同样拥有无数的终端触角,这使得上到中央部委、下到偏远山区,大到500强企业、小到街边商铺都被运营商一网打尽收入囊中。再次,运营商的国家队身份带来的品牌优势。作为国家ICT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运营商在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拥有等级最高的保障。更加可以明确的是,相比更加市场化的互联网公司和IT公司,国家队的身份将使得运营商未来争取体制内的政府、企业和其它组织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提速降费”使得运营商具有转型升级的现实压力。根据中国电信在2018年中期财报中提供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流量均价已从2017年的31.17元/GB下降至11.26元/GB,下降幅度高达74%。这意味着2018年政府报告中提出的“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的目标提前实现,但大幅度让利的副产品是运营商不断扩大的量收剪刀差。如何在新技术、新市场和新政策背景下寻找到面向未来的转型之道已经成为传统运营商近年来始终在思考的战略命题。

 

三重动力的存在只是给予了机会和条件,但要想真正成为未来数字化世界的第三极,运营商还需要系统推动四大战略工程。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大工程:加速建云,从“单一电信网络”到“云网融合”,构建5G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运营商需要加速建云,以弥补自身在数字化基建上的空缺,构建云网融合的优势,寻求未来针对互联网公司和传统IT公司对等甚至更加高维的竞争地位。如今,三大运营商在多个省份都已开展了内部IT系统的云化建设和公有云服务,但除了中国电信云在公有云服务市场中已占据6%的市场份额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云端的建设上目前还缺乏亮眼表现。在全球范围内,西班牙电信、沃达丰、德国电信等国际领先运营商都已经开始实践以统一云架构为核心的转型,实现在“自身云化”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公有云服务,而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大力推进骨干网的建设,所以运营商在云端的投资建设是一场无数强劲对手间的角力和赛跑。

 

二大工程:升级模式,从“管道经营”到“开放平台”,以政企客户为核心实现全行业赋能。从通信时代的话务经营到网络时代的流量经营,运营商始终没有摆脱“管道化”的角色。但随着5G技术成为未来万物互联世界的基础性技术,通过云端建设实现云网融合的运营商开始有机会从过去的被集成者转变为集成者,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模式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底层推动者。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是运营商平台化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在后端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广大合作开发者、能力提供方和内容提供方提供统一的合作入口和标准化的开放能力入口,天翼开放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数参与者参与的开放的能力合作生态价值链。借助前端数以亿计的天翼用户和中国电信运营商级的自然人用户管理能力,这个生态价值链平台能够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变现。

 

三大工程:深入内容,从“流量经营”到“内容运营”,实现流量与数据的最大化变现。无论是从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视角,还是丰富产品内涵提升经营毛利的视角,深入到内容端已经成为运营商无法回避的举措。相比过去的3G时代和如今的4G时代,未来5G时代的来临将使得内容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如今三大运营商虽然在内容上多有布局但步调不一,2018年4月份中国移动用户户均流量(DOU)为2.3GB,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户均流量都超过了4GB。其中差别就在于运营商内容应用的多少,混改后的中国联通背靠BATJ等互联网巨头,而中国电信与互联网公司的跨业融合也相对比较充分,例如网易红卡的推出,相比之下中国移动则在内容端稍有动作。面向未来,运营商要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第三极力量,内容端的丰富和内容的内生性产出能力将成为运营商面对C端用户时实现差异化竞争和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抓手。

 

四大工程:创新收费,从“同质化收费”到“分层收费”,实现产品与收费模式的个性定制。过去管道经营模式和流量经营模式下运营商的产品定价手段极其受限,极其容易被动陷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惨烈价格战。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推出虽然在短期内对运营商的传统收入有一定影响,但从更为长远的眼光看却逼迫运营商更早适应了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定价模式。免费模式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标签,但免费的背后是通过一部分产品的零毛利或低毛利引流,再通过另一部分产品或服务的高毛利来实现流量变现,或者是根据不同的用户实现分层定价,向一部分人免费(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向另一部分人收费(提供增值服务)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摆脱对电信流量收费的依赖,转而将目光放在亿级用户流量的变现上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物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