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症状讲解--手足口病

 四哥7qkoszbzyl 2018-09-27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中医讲手足口属于“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1.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

2.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厌食等症状。

3. 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很疼痛,以致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

4. 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疹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

5.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恢复,一般没有严重并发症。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只要护理得当,疱疹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或疤痕。


如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持续呕吐、嗜睡、易惊、肢体抖动(肌肉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应从速就医!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治则

滋阴凉血   清热解毒


推拿手法

曲池,取天河水,退六腑,关腑同清(39摄℃以上)分阴阳,重分阴,逆运八卦,四横纹,清大肠,清补脾,二马,揉腹,捏脊,箕门,涌泉。



处理发热

该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C,应适当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敷贴

退热贴(发烧用)

足心宝(涌泉),咽扁(天突),小严凝胶果糖(滴嗓子)


食疗方

健脾、清火方

 

三、手足口病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1.轻症患儿采取居家治疗

首先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应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均要洗手。家庭居室要通风,衣服、被褥勤暴晒,饮食上宜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禁止带患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2.清洁消毒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处理。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易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餐后应用盐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有糜烂者可予一些中成药喷剂,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4.皮肤护理

护理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勤换洗消毒。患儿皮肤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2次,勿用肥皂,动作轻柔。勤换衣着,穿宽松柔软棉质衣裤。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搔抓皮肤,皮疹外涂炉甘石洗剂或三黄洗剂,防止疱疹溃破后感染。


预防


三豆饮

一岁黄豆20粒黑豆15粒绿豆15粒

2--3岁黄豆30粒黑豆20粒绿豆20粒

3--5岁,黄豆50粒黑豆40粒绿豆40粒

5岁以上再略增加一些,三碗水大火煮开小火煮成一碗水,可以选择适量加白糖或冰糖代茶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