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悟,难言也。——田秋信老师太极对话录(一)

 风中小海螺 2018-09-27

中国练太极拳者多如牛毛,明太极拳真谛者少如麟角。田秋信老师得陈发科田秀臣一脉正传,精研陈式太极拳六十余年,对太极拳的领悟颇深,知行合一。听一听,田老师对太极的认知。


太极传习录:田秋信老师与拳友问答(一)

田秋信老师:自古唯有练功苦,而今方知苦难悟。阴阳意境深几许?代代传承依如故。

某:我以为认真领会、细细品味就是悟,形成这种习惯就是悟性?

田秋信老师: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悟,难言也。


太极明家

田秋信


某:我觉得很多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写出来的。

田秋信老师:任何名家、名言、经典都是一个领域里的相关资料,可借鉴、参考,不可照搬!


某:我赞成这种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名家也是凡人,名言不过是众人捧的。

田秋信老师:说的好,对老前辈要尊重和学习,不能崇拜,崇拜就是盲目的根源!


某:赞成。就是因为盲目崇拜的太多了,所以国内太极越打越不成样。

田秋信老师:练武术是为了用武术的技术和艺术强化人的本能、特点和特长,把技术练成本能才是目的,是把武术练到身上,而不能淡化本能。中国有129个拳种,太极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是很宽范的,太极拳则相对具体。


某:我觉得太极不只是武术,它是种文化。我没什么文化,练了二十年,我有一定的体会,但总是理不出头绪来。

田秋信老师:我在各大学多次太极拳专题讲座,每次都在阐述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从1960年在崇文区工人俱乐部教拳到现在历经几十年一直在探讨研究。


某:我觉得对田秋信太极钻研得越细体会也就越多,不明白的也越多,看得出来所以您才有自已的风格。

田秋信老师:知道的越多,发现的未知数会更多,知道的永远比不知道少。太极拳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某:有同感,并且想探讨。

田秋信老师:一个事物的产生,一个论点的确立,开始都是朴素的!后人不断丰富、充实、提高它,给它以新意,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和客观地研究问题,任何名家名言都不能不受后人的理性檢验!!!!! 没有实质内容的表现形式都是空架子,初学阶段模仿老师是必须的过程。穷其一生以像为目标是不求上进,是没出息。


某:我认为模仿的只是架子,探索里面的劲才是真的,这就应了老辈们说的差之丝毫、错之千里。

田秋信老师:形不代表劲儿,劲儿却可充实于任何形内。形的变化是绝对的。


某:我不这么认为。

田秋信老师:陈发科的早期弟子拳架和晚期弟子拳架相差太大了,有北京、哈尔滨、大连、山东、南京,在台湾也有陈发科早期弟子传承一支,都强调正宗,都说:“一招半式都不改,原汁原味”。语言惊人的相似,然而,走架却有着惊人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很大的不同。陈发科本身早期、中期和晚期也不断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升华! 练不出太极劲儿,像谁都没用!强调和标榜不代表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更不代表掌握了什么。太极者:开合而已,太极者:开合尽之。

某:那是因为在练的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这种说法是否太笼统了?

田秋信老师:不懂开合就谈不上太极劲儿,可在对练中试劲。太想劲儿是非常具体的体感,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和高谈阔论中。我在国内外都做了太极劲的示范和相互体会。


田秋信老师对太极的见解,跟你想的真的不一样!想知道田老师对太极拳更多看法,请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悟,难言也。——田秋信老师太极对话录(二)》。

田秋信老师即将做客快来直播《大咖有约》,我们与他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